登录  |  注册

12万亿化债资金就位,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的春天是不是来了?

时间:2024-12-25 23:45        阅读量 33

建筑行业及其相关行业,差不多是中国最大的行业了。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修房子、修桥、修路,它背后还涉及到无数的材料供应商、分包商和农民工。

但是,近些年建筑行业却过得非常艰难。疫情、房地产下滑、地方债务压力大,使得建筑行业资金非常紧张。

而建筑行业的资金紧张,又直接导致了建筑供应链金融的回款紧张。因为建筑行业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应用场景,大量的材料采购、分包工程都需要资金支持。

但是,最近有一个好消息传来,那就是中央出台了12万亿化解地方债务的政策。这无疑给建筑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一丝曙光。

那么,这12万亿化债资金真的能救建筑供应链金融于水火之中吗?建筑供应链金融的春天是不是真的来了呢?

01

建筑行业在中国是个大行业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建筑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其规模和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

建筑行业涵盖了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是建筑行业的两大主要领域,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13年的15.93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1.19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左右。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产业规模庞大之外,建筑行业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据统计,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建筑行业还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化等新型建筑方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02

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业主没钱

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创新金融模式。

其核心在于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为供应链上的各参与方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在建筑行业中,供应链金融的应用非常广泛。

由于建筑行业涉及大量的材料采购、分包工程等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传统的融资方式往往难以满足建筑行业的融资需求,因此供应链金融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

然而,尽管供应链金融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困难。

其中最大的问题:

就是业主没钱!

为什么没钱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房地产行业下滑

房地产行业是建筑行业的重要下游行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饱和,房地产行业开始下滑。

这导致了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支付工程款和材料款。而建筑企业和材料供应商又往往依赖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回款来维持运营,因此房地产行业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建筑供应链金融的资金紧张。

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

除了房地产行业之外,地方政府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客户之一。然而,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地方政府都面临着财政困难。这使得地方政府在支付工程款和材料款时往往存在拖欠现象。

而建筑企业和材料供应商又往往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回款来维持运营,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也成为了建筑供应链金融资金紧张的原因之一。

此外,建筑行业本身的特点也加剧了供应链金融的资金问题。建筑行业具有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回款周期慢等特点,这使得金融机构在提供资金支持时往往面临较大的风险。

同时,建筑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众多,这些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和担保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金融的资金紧张问题。

03

12万亿化债资金来了

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24年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这一政策无疑给建筑行业和建筑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一丝曙光。

那么,这12万亿化债资金具体是如何来的呢?

根据政策安排,这12万亿化债资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6+4+2”的“三箭齐发”方案:

6:是指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增加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4:是指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2:是指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不必提前偿还。

地方的隐性债务总额是14.3万亿,结合2018年27号文提到的2028年底之前化解完所有地方隐性债务,可以是进行债务置换,也可以是债务重组,也就是说,经过这一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后,地方的隐性债务就从原来的14.3万亿,减少到只有2.3万亿了,到2028年底,地方还有5年的时间来还这些债务。

当然了,这12万亿的债务,并不是中央替地方扛下来了,只是增加了地方发债借钱的额度,发新债还旧债,发明债还暗债,因此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还债压力。

通俗点说就是“以贷养贷”,用长期的、低息的新债,去还短期的、高息的旧债。可以理解为,重新签了一个债务金额不变,但是利息降低和还款期限还有还款方式变更的协议。

这12万亿化债资金的到来,无疑将给建筑行业和建筑供应链金融带来积极的影响。一方面,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从而带动建筑行业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另一方面,这些资金也将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提高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水平,从而改善建筑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环境。

04

12万亿化债对地方政府有哪些影响

12万亿化债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影响是深远且积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债务压力

12万亿化债方案通过“6+4+2”的组合拳,即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4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和2万亿元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延期偿还,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2028年前的化债压力。

这一举措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空间和资源,有助于稳定地方财政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债务结构

化债方案中的债务置换措施,将原本短期、高息的隐性债务置换成长期、低息的显性债务,这有助于地方政府降低利息支出,节省财政资源。

据估算,通过实施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在五年内可节约约6000亿元的利息支出。

同时,债务结构的优化也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有利于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三、促进经济发展

化债方案的实施,使得地方政府能够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减轻,其政策空间也将得到释放,有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

四、改善营商环境

化债方案的实施还有助于改善营商环境。通过偿还之前拖欠企业和供应商的资金,地方政府可以修复受损的信用关系,增强市场信心。

同时,随着债务压力的减轻,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将加大,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五、推动高质量发展

化债方案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债务问题,更是为了推动地方政府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化债,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这包括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同时,化债方案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资源来支持这些领域的发展。

六、加强债务管理

12万亿化债方案的实施也强调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全口径监测隐性债务、强化预算约束、更严监管问责等途径,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这有助于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

12万亿化债方案对地方政府的影响是全面而积极的!

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优化债务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营商环境,还推动了地方政府的高质量发展和加强了债务管理。

05

12万亿化债资金对建筑供应链金融有哪些影响

具体来说,这12万亿化债资金将对建筑供应链金融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资金流动性的改善

化债资金通过债务置换和新增专项债等方式,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财政资源,从而有助于改善建筑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性。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减轻,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能力将得到增强,这将带动建筑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更多的订单和资金支持。

二、信用状况的改善

化债资金有助于地方政府修复受损的信用关系,增强市场信心。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逐步解决,建筑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将受益于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

这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为建筑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

三、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

化债资金的注入将推动建筑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了满足建筑供应链上企业的多样化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将开发更多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如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等。

这些创新产品将有助于解决建筑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难题,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四、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化债资金的实施有助于地方政府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这将为建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经验,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控,提高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

五、促进建筑供应链的优化

化债资金将推动建筑供应链的优化。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建筑供应链上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供应链上的企业也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将有助于推动建筑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和升级。

六、增强金融机构对建筑供应链的支持

化债资金将增强金融机构对建筑供应链的支持。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减轻和信用状况的改善,金融机构将更加愿意为建筑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同时,随着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金融机构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其健康发展。

06

地方债务压力仍然很大,仍然要注意风险

地方政府发债是有法定额度的,不是想借多少就借多少,需要人大同意,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因为借多了怕你还不起。

有额度就会有用完的一天,用完了该怎么办呢?

尤其是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中央拿走了大部分税收,同时地方还承担大量公共事务支出,地方税又缺乏主体税种、税收渠道狭窄,必然导致地方财政捉襟见肘。

于是土地财政和隐性债务融资,就成了地方填补财政的普遍模式。

土地财政的本质就是炒地皮,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我们重点说隐性债融资,比如让当地的国企、城投公司去借钱,地方政府做连带担保,这种钱明面上不是地方政府的债,但实际上也要地方政府来偿还。

另外还包括政府购买服务、PPP(公私合作模式)、垫资施工、延期付款、融资租赁、各类政府发展基金以及各类应付未付款项等。

这些债务形式多样,透明度不高,往往难以准确统计和监管。而且这是全国性问题,究其根本是政绩论催生的,新领导上台,要搞自己的政绩工程,就需要大笔的投入资金,没钱就会各种歪路子搞钱。

这些钱绝大部分都变成了民生工程,修建地铁、高铁站、火车站、公园、道路绿化、桥梁、高速公路、水电系统等等,大多数都是非盈利性质的。

虽然12万亿化债资金的到来给建筑行业和建筑供应链金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仍然很大,建筑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注意风险。

1-10月,地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5万亿,同比下降20.5%。1-9月全国税收收入13.2万亿,同比下降5.3%,其中企业所得税3.2万亿,同比下降4.3%,个人所得税1.1万亿,同比下降4.9%。但是,1-9月,全国非税收入高达3.1万亿,同比增长达13.5%。

总结来说就是,目前卖地、常规税收难以为继,各地财政压力很大,甚至已经到了高度依赖非税收入的程度。

07

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应该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考察分析

建筑供应链金融,如果最终的业主是地方城投,为了防范风险,我们需要对这个供应链上的所有主体进行分析:

一、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虽然不回对地方政府债务直接承担责任和兜底,但是中央政府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会出台一些政策及措施。例如这次的12万亿化债。

所以,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措施,是会影响到建筑供应链金融回款的。

二、地方政府;城投公司绝大部分负债都是为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所在地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就决定着城投公司的融资环境及偿还债务能力。这个地方政府,不仅仅包括城投公司所属的政府,还包括上级政府。

例如,城投如果是区县城投,那还要看地级市政府和省级政府,因为地方是一个整体。

三、城投公司;城投公司就是业主,他在金融市场的认可度、负债分布情况、评级、资产情况、其他产业运营情况都要看。

四、项目情况;项目的具体位置、项目资金的来源及落实情况、项目是否产生现金流、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否经过审批、项目大小等都要看。

五、总包商;总包商的资信和经营能力、和项目方的关系,都是比较重要的。

六、分包商;分包商与总包商的关系、分包经营能力、自身财务状况等这些都要看。

七、材料商;材料商与分包商、总包商的关系、材料的质量、数量、供应能力、售后能力等情况,都要进行分析。

供应链上下游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传导的整体,哪个环节、哪个主体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的资金安全问题。

同时,建筑行业,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关系的行业,表面看着都要走招投标等程序,但是背后都有比较深厚的个人关系。

个人关系,不仅影响着你能不能拿到业务,更关系着钱能不能早日的回来,所以关系,也是建筑供应链金融必须要考虑的重点。

08

结尾

建筑供应链金融的春天是不是真的来了?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政策层面来看,12万亿化债资金的到来无疑给建筑行业和建筑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一丝曙光。

这有助于改善建筑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环境、促进供应链整合和推动创新发展。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仍然很大,建筑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风险。

风险管理,永远都是供应链金融稳健发展的核心!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