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4-05-10 08:44        阅读量 140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旨在为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无论是单一实体还是多个企业群体,提供综合性的金融解决方案。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供应链的稳定运作,还确保了资金流的顺畅,从而推动了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供应链金融成功构建了一个多方共赢、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剖析供应链金融的独特属性、主要业务模式,并探讨其潜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一、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特性与融资模式概览


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得益于其多元化的参与主体、自偿性、整体性、稳定性以及易于控制的风险特性。自偿性意味着供应链金融产品的还款来源主要依托于产品销售所得,这种以销售收入为依托的融资模式,不仅提供了融资额度的灵活性,还能够根据市场交易的变化灵活调整融资期限。整体性则指的是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各方资源,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统一体。


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此模式允许供应链下游企业通过向资金方预付账款以获取原材料,并据此申请融资。涉及的金融产品包括先票后货、保兑仓、订单融资以及未来货权质押等。根据是否有第三方监管仓储企业的参与,预付账款融资模式可进一步细分为仓储参与模式和非仓储参与模式。


存货担保融资模式:特别适合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可以在核心企业的担保和物流企业的监管下,以存货作为质押物向资金方申请融资。该模式下的金融产品包括静态质押、动态质押、标准仓单质押和非标准仓单质押等。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中上游企业与下游核心企业之间的赊销交易,形成应收账款,进而向资金方申请融资。此模式下的金融产品主要有应收账款转让融资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两种形式。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风险分析


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不同的业务模式的深入分析,供应链金融三大融资模式既有共同点,也有模式差异带来的差别。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点:核心企业资信风险、融资企业经营风险、商品监管风险、质押商品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整体风险、质押物的选择、质押权是否容易获得、还有就是还款资金落实问题,如果对资金回笼的监控不到位,可能会导致资金挪用风险。


存货担保融资模式的风险点:融资企业经营风险、仓单风险、监管企业的资信风险、质押物价值风险、质押物的选择、质押权是否容易获得等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风险点:核心企业资信风险、融资企业经营风险、供应链整体风险、应收账款的真实性、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转移账款风险。


通过对三大模式的风险点的细化,我们可以总结出三大模式的风险主要分为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两大类。


外生风险通常由供应链外部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指由于市场意外变动,如需求下降或价格波动,导致企业销售计划受阻,进而影响资金链的稳定性。政策风险关联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如产业结构调整、贸易限制等,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供应链的资金筹集和日常运营产生显著影响。法律风险则源于法律环境的不稳定性,包括现有法律的不完善和法律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


内生风险主要指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各相关体之间不完全协作所带来的一系列信用风险。具体如下:


核心企业的道德风险:核心企业因其竞争力较强和规模较大,在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议价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对自身有利但在道义上存疑的行为。例如,核心企业可能会在交货时间、价格设定、账期安排等关键贸易条件上对中小企业施加较为苛刻的要求,导致供应链资金紧张,迫使供应商向银行融资以维持企业的基本生产运作。


供应链金融聚集风险:供应链金融模式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和运营能力,将金融服务扩展至整个供应链,特别是中小企业。这种模式下,供应链金融企业在评估金融服务的风险时,倾向于考虑整个供应链的交易风险而非单个企业的信用状况。然而,这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带来了潜在的聚集风险。当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资金链断裂或信用违约,这种风险可能会迅速沿着供应链传播,导致连锁反应,最终可能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动荡。


融资企业经营风险:融资企业的资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持续性和风险性。因为融资企业的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直接影响到资金回流的可靠性。资金方需要重点考察融资企业的借款企业借款的具体目的,评估融资企业的成长趋势,检查融资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盈利能力,调查融资企业的信用历史,包括过去的借贷记录、偿还能力和是否有违约记录。


经营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与监管方在执行监管流程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系列挑战和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涉及三个关键环节: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单证的及时传递,以及抵押物的安全保管。例如,货权交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的权益。在货权交接过程中,任何疏漏,如不完整的文件、缺失的签字或不匹配的货物描述,都可能造成权益受损。此外,单证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质物的安全保管,都是供应链金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信息传递风险:由于供应链上各企业独立经营和管理,供应链实质上是一种未签订协议的、松散的企业联盟。当供应链规模扩大、结构复杂化时,错误信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的延迟或不准确可能导致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充分,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客户需求的理解出现分歧,影响市场的需求满足。


物流监管风险:供应链金融的复杂性源自供应链环境本身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这为资金方和核心企业的流程监管与控制带来了挑战。特别是在运输和仓储环节,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物流过程中的物权保障存在不确定性,影响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质押物的选择风险:质押物是否具备稳定性、流动性和保值性,产权明晰,易于变现,且价值和价格稳定。这里为什么说这个呢,比方说危化物品咱们理论上是可以做的,但是这个门槛太高,大家介入还是挺麻烦。还有些商品具有挥发性、易变质等特性,咱们是不是要思量下。


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质押商品的价格波动可能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如果质押商品价格下跌,可能会导致贷款的抵押价值不足。


了解这些风险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至关重要。在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缓解这些潜在风险。


三、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


外生风险我在前面的《供应链金融市场风险应对策略的深度探讨》和《供应链金融合规风险管理的关键举措》里面有了相对应的策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链接查看。现在主要分析内生风险。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内生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建立数字化风险平台,降低内生风险:


企业正越来越多地采用先进的数字科技,如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和区块链技术,来增强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通过构建一个集成的数字化风控平台,企业能够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准入进行严格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舆论动态,从而显著减少人为干预,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


此外,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则,企业能够确保业务操作的一致性和透明度,有效减少由于流程差异引起的操作风险。同时,企业还需要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建立一个互相监督的授权与监管机制。在供应链金融的风控系统中,对交易单据,尤其是仓单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并实施双重审批制度,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抵押物价值的准确性。


更进一步,数字化风控平台能够实时监控供应链金融活动的每个环节,快速识别任何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这有助于核心企业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避免潜在的损失,增强整个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通过这样的措施,企业不仅提升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为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操作环节管理,强化风险防范制度:为有效防范运营操作风险,无论是资金方还是物流企业,都需根据各自服务方式的特点,制定严格且有针对性的操作规范和监管制度。例如,物流企业应持续提升仓库管理水平,加强仓管数字化应用程度,并制定详尽的风险控制方案,以应对质物入库、发货等环节的潜在风险。资金方则需加强客户资料收集、资信调查核实以及信用评级管理,从源头上避免由内部管理漏洞或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风险。


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信息收集和反馈机制:应构建一套灵活且迅速的市场商品信息收集和反馈体系,以实现对销售情况、价格变化趋势的实时监控,确保能迅速获取真实有效的市场数据。对于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需预先制定详尽的应变措施和应对流程,确保在事件发生时能迅速作出反应。这里还是需要使用数字化风控平台,通过与第三方数据接口,获取最新的市场数据,根据内部风险数据模型、专家策略构建出既定场景应用的风控模型。当市场价格波动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临界值,预警系统应立即发出警示,应急处理机制随即启动,以最小化供应链金融可能遭受的损失。


组建专业风控团队,确保风险应对能力:为确保风险防控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应组建一支具备强烈法律意识和广泛专业知识的风控团队。同时,设立专门的动产和抵质押物监管部门,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准确地作出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损失。此外,还应建立物流风险预警系统,为供应链金融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四、结论


资金方和核心企业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资金方应深入了解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和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贴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核心企业则应发挥其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帮助资金方更好地识别和管理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支持。


为了确保供应链金融的稳健运行,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资金方和核心企业应共同建立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对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


总之,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融资空间。通过加强资金方和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定科学的风险控制策略,我们可以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