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营收2.6万亿:国有大宗供应链巨头业绩出炉
时间:2024-05-16 07:47 阅读量 160
近日,国有大宗供应链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出炉。国内大宗供应链领域的国有上市公司物产中大、建发股份、厦门象屿以及厦门国贸、浙商中拓、苏美达、中信金属、五矿发展均已披露其业绩,合计营收2.6万亿。
01
八家国有大宗供应链上市公司营收2.6万亿
物产中大:实现营业收入5801.61亿 元,利润总额72.99亿元,从2015年整体上市以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55%、16.09%,净资产收益 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
建发股份:供应链板块营业收入:5933.66亿,同比下降14.79%,供应链板块的净利润39.53亿,同比下降1.38%。2023年,公司进出口和国际业务额达到438亿美元,同比增长8.38%。
厦门国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2.47亿元,同比下降10.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15亿元。公司已剥离房地产业务,剔除上年同期剩余地产项目利润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0%。
厦门象屿:公司实现营业 收入 4,590 亿元,同比下降 14.70%;归母净利润 15.74 亿元,同比下降 40.31%。
苏美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29.81 亿元,同比下降 12.87%(三年复合增长率 7.65%),公司利润依然稳中有进,经营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30 亿元,同比增长 12.80%(三年复合增长率 23.53%)。
中信金属: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49.99 亿元,同比增长 4.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 20.57 亿元,同比减少 7.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9.66 亿 元,同比增加 34.88%。
浙商中拓: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0.6亿元,同比增长4.9%,首次突破2,0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11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达14.84%。
五矿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89.96 亿元,同比下降3.05%;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9 亿元,同比下降 45.64%。
02
八家国有大宗供应链上市公司走出去国际化战略
物产中大:202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含转口)167.95亿美元,其中出 口(含转口)100.16亿美元,同比上升5.89%,整体上市以来进出口总额复合增长率13.42%。公司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RCEP区域协定等政策倡导,全力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省重大项 目建设及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等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服务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100余项。
深度融 入“双循环 ”,持续助力“贸易强国 ”建设,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全球资源尤其是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在越南、泰国、缅甸、印尼、阿联酋、韩国、新加坡等 地设立30余个网点,进出口业务已覆盖全球约90个国家,拥有重点外贸客户200多个,其中“一带 一路”国家贸易额约占公司总外贸业务的60%。
公司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采购成交8.3亿美 元,签约金额连续六届位列浙江省属国企首位。
建发股份:
加快供应链业务海外布局,从东南亚走向美洲、欧洲、非洲等远洋市场。着力拓 展南美、非洲、中亚等地区的农产品、纸浆、煤炭、有色矿产等供应商资源,提升粮食、能源和 矿产等关键资源的全球稳价保供能力,同时积极推进东南亚地区粗铜、原铝、镍铁等初级工业品 产能合作。
2023 年,公司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贸易规模超 29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 9%;与“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规模近 17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 16%;与 RCEP 成员国家的贸易规模超 15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 10%。
跟随中国产业链的全球化延伸,公司的国际化布局走在行业前列。通过合作优质龙头企业, 公司不断加快全球的扩张步伐,目前已与超过 17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关系,产品品类深入 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细分领域,涉及金属材料、浆纸产品、矿产品、农副产品、能源化工产品、 机电产品、汽车、家电、轻纺产品、食品、美妆个护等多个品类,初步实现大宗商品至消费品的 多品类的全球化布局。
通过实施全球化、多品类的发展战略,能够满足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商品采销需求,有利于 增强客户黏性;同时公司不断提升业务规模,并通过规模效应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分享增值收益, 从而实现规模和效益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全球化、多品类的业务布局,能够提升业务发展的 抗风险能力和增长速度,有利于平滑周期性,避免单一市场、单一产业链、单一品种占比过高带 来的系统性风险。
厦门国贸:新设立印尼、阿联酋、巴西三个境外平台公司,打造东南亚、中东、南美重要业务枢纽,重点拓展金属、煤炭、铁矿、纸浆、农产、化肥、新能源等业务;在智利、土耳其、泰国新设办事处拓展金属供应链业务,在越南设立办事处拓展棉花棉纱、涤纶短纤等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合资成立国贸宝华海运有限公司,布局亚洲至西非散杂货船的运营、租船等业务;设立新加坡ITG-STS合资公司开展西非海上转运业务;设立印尼ITG-GPI合资公司经营印尼本土运输、堆场、仓储等物流业务。
厦门象屿: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催生大量海外采销、国际物流、跨境 电商、信息咨询等供应链需求。在海外采购及物流通道建设,国际化团队培养等方面走在前列的 供应链企业,有望凭借服务能力和地缘优势,承接中资企业海外供应链需求,打开新的“蓝海” 市场。
近年来,公司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战略布局方向,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新 加坡、美国、越南、印尼等均设有平台公司,合作客商遍及 100 余个国家,重点链接海外优质采 销渠道,挖掘大型中资企业海外供应链需求。
苏美达:2023 年,公司实现进出口总额约 126 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 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 50.6 亿美元,约占公司进出口总额的 40%。
机电设备进出口业务积极挖掘新兴经济体的工业化机遇,通过加强海外市场调研走访等方式, 积极挖掘机电出口业务机会;重点围绕新能源锂电、光伏、汽车等热点行业,兼顾家电、纺织等 传统产业,优先开发东南亚、东盟、RCEP 成员国等国家市场, 为中资客户出海、海外客户设备采 购提供一揽子、综合性商业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新签机电出口合同超 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4%。
作为“双循环”的积极践行者,公司立足江苏、服务中国、辐射全球,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 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国内围绕“一港(海南自由贸易港) 一湾(渤海湾) 一角(长三角)三 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外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进行布局,在海外设立了 30 多家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了总部在中国,研发机构在中国、欧洲,金 融及航运中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实业基地在东南亚的格局,有效捕捉市场需求并作出快速响 应。
03
八家国有大宗供应链上市公司竞争力
物产中大:以供应链思维、做产业链整合、 构建物产中大生态圈
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主动创新商业模式,在“稳一体”(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基础上, “两翼”(金融服务、高端制造)不断丰满。
目前, 公司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21 家,国家级“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 1 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1 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11 家,省创新型领军 企业 1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12 家,省未来工厂 1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2 家,国 家级科改示范企业 1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6 家,省级科改示范企业 2 家,省级工 程研究中心 5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4 家,省企业技术中心 6 家,拥有发明专利 101 项。
经过二十年的耕耘,物产中大物流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布局网络结点数 180 个,其中大宗 自营基地 68 个,带码头仓19 个、泊位 53 个,铁路专用线 14 条。年综合物流服务量达 6928 万 吨,同比增长 26%,在沿海形成多个年 500 万吨级以上的优势服务区域,服务客户 2.4 万余家, 年加工能力 1215 万吨,年加工量增长 60%,年末第三方库存 231 万吨,同比增长 56%,网络货运 平台拥有司机数 4.8 万余名、车辆 2.7 万余辆。
作为入选《国企改革 12 样本》企业, 公司长期坚持管理改革创新,经营 管理既科学又高效且具有创新精神,这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2015 年实现整体上市后,公 司通过员工持股、“二次混改”、股权激励激发员工活力,通过分拆上市、存量资产战略重组培 育专业化经营发展能力,治理体系更加现代化、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化。
建发股份:全球化、多品类的资源整合能力+定制化的“LIFT”供应链服务平台 +数字化的供应链运营管控平台
公司最近五年内签约合作的境内外供应商和客户数量超过 12 万家,其中境外的供应商和客户数量超 2 万家,在浆纸、农产品、钢铁、矿产品、轻纺、汽车、酒类等业务领域拥有了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公司运营效率与质量持续改善,规模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公司从四大类供应链基础服务出发,走进客户价值链,为客户整合物流、信息、金融、商品、市场五大资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推动了资金、资源、服务的良性循环,不断挖掘供应链运营环节潜在的增值机会。
公司适时将科技赋能提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积极推动业务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公司研发了建发供应链 ERP 系统、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银企直连平台(E2B)、电子签约管理平台(E 建签)、智汇罗盘数据分析系统(BI)、期货交易系统(CTP)、电子签约管理平台(E 建签)等系统,并制订了具体的实施计划,未来将持续打造数字化的供应链运营管控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的洞察力、协同力及敏捷力,实现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决策优化,取得 LIFT 供应链组合服务与业务效率、服务成本的较优平衡。
厦门国贸:具备全球化的资源渠道网络+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专业化的风控+物流保障
公司持续推进国际化进程,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万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覆盖境内外大宗商品资源的渠道网络。公司在境内100多个城市设立区域公司和办事处,在境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多家驻外分支机构,经营网络覆盖全球核心购销市场,具备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公司致力于洞悉商业需求,为产业伙伴提供“ITG Solutions”产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为行业与社会注入“三大链动力”。公司围绕产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解决从原料端到销售端的问题,为彼此创造更多的利润与发展空间。
公司纵向贯通产业链,占据关键节点,通过产业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上游资源地搭建资源平台,提高对原辅材料的稳链保供能力与议价能力,在下游参与实体工厂的生产经营管理,获取与联结行业内的丰富资源,为产业客户解决供需匹配、建立通路、平滑波动、发展赋能、转型升级等核心诉求。
公司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建立了自上而下、权责明确、科学有效的“三道防线”风控模式,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提供组织保障。
公司不断加强物流资源的投资布局,采取轻/重资产相结合,与属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模式,自管仓库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合作仓库超2,500个,配送平台覆盖国内沿海及内陆主要区域,具有全面的综合运输和配送服务保障能力。
公司现自有大型远洋船舶6艘、自有运力45.5万吨,管理船舶21艘、管理运力124万吨,年海运运输量超3,000万吨;自有2艘万吨级江船,自有船和外协船江运年运输量超千万吨。公司在印尼、新加坡、几内亚等地投资布局关键物流核心资产,自有30万吨级超大型浮仓1艘,经营管理拖轮15艘、驳船18艘,持续加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
公司现有15个期货指定交割库资质,涵盖铁矿石、甲醇、短纤、PTA、苯乙烯、乙二醇、工业硅、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对二甲苯、烧碱、碳酸锂等商品,增强公司期货交割能力和库存管理能力,利用专业的价格管理与风险管控,助力产业客户平衡波动、降本增效。
厦门象屿: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数智化供应链服务能力+多维度产业研究能力
公司培育出三大物流运营主体(象屿速传、象道物流、象屿农产), 拥有一批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物流服务团队,在业内率先构建以“公、铁、水、仓”为核 心、链接海内外市场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包括贯通东西、串联南北的铁路运输网络,辐射全 国的公路运输网络,立足国内主要口岸、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的水路运输网络,覆盖东部沿 海、中西部大宗商品集散区域的仓储集群,以及链接海外市场的国际租船、国际班列等物流通道。
公司聚焦“拓展增量市场,提高服务效率,升维业务模式”三大核心目标,依托海量的业务 数据、庞大的客户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构建智能化信息科技体系。运用智慧物流系统进行仓 库数智化管理,并以智慧物流为基础,开发建设“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实现资金方与 客户需求的有效对接;建设农业产业级供应链服务系统,服务专业种植户,实现多方共赢。
公司搭建起“集团总部研究院、股份产业研究部、一线经营主体研究部门”的三级研究体系, 拥有一批专职研究团队,从宏观、行业、产品三个维度进行研究跟踪。公司已完成经营、财务、 物流、风控、人力等供应链数据库的搭建,沉淀海量数据,建立数据加工模型,不断提高数据挖 掘能力。
浙商中拓:供应链集成服务能力+数字化赋能的服务运营生态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生产资料供应链行业,从全产业链各主体、各环节、各要素入手搭 建集成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产销衔接、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生产加工、产业 金融、价格管理、管理咨询等全链条集成化和一站式服务。
中拓再生资源“贸易+基地+平台 ”模式
公司已研发并持续优化以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平台(D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价格风险管理(PRM)、智能合约系统(IC)、人力资源系统(HR)、浙商中拓司库管理 系统(ATS)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全覆盖,有效实现 业务流程线上化、数据分析可视化、交易下单自助化、期现结合数字化、客户评估全景化, 增强系统间互联互通,实现运营降本增效。
苏美达:独具特色的骨干员工动态持股机制+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区域化布局、生态化共赢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 是办好企业最可依靠的基础。早在 1998 年, 公司就在子公司层面普 遍建立骨干员工持股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能高能低、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持续深化“以 奋斗者为本、高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良性互动,打造形成了公 司和员工之间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关系,吸引和粘合了一 大批优秀人才队伍,成为公司“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核心资产。在先进体制机 制牵引下,公司员工“不用扬鞭自奋蹄”,致力于推动企业的创新超越,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劲 动力,实现国家、企业、员工的三方共赢。
公司坚持“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区域化布局、生态化共赢”发展模式和 打造“分则能战、合则能胜的联合舰队”的总体目标。在公司层面,是多元化发展。就是采取有 序、有限的多元化,有效分散战略风险,平滑不同产业周期波动,同时通过加强赋能型总部建设, 支持子公司专业化发展。在子公司层面, 是专业化经营。就是立足各自主业, 努力做到专业专注、做强做大。
中信金属:秉持“贸易+资源(投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
中信金属遵循市场化经营原则,多年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中发展起来, 探索出了一套符 合自身实际并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贸易+资源(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已被实践证明具有较 强的可行性, 在全球范围内有多个市场案例。
公司是艾芬豪矿业单一第一大股东,艾芬豪矿业核心资产是刚果(金) 的 KK 铜矿、 Kipushi 锌铜矿和南非的 Platreef 铂族多金属矿,属行业一流资产组合。KK 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品位 层状铜矿床,现查明其铜资源量为 4,312 万吨,平均品位 2.54%;KK 铜矿项目一、二期已于 2022 年提前数月实现商业化生产。
2023 年, KK 铜矿累计生产铜精矿含铜金属量 39.4 万吨。项目三期 预计 2024 年底投产, 产能预计达到 1,420 万吨矿石处理量,届时将成为全球第三大铜矿, 预计 共 42 年矿山服务年限。公司参股的秘鲁邦巴斯铜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铜矿项目之一,是世界级 的优质铜矿资产,截至 2023 年 6 月底, 铜金属资源量约为 769 万吨,矿山现金成本处于全球领 先地位; 伴生大量的钼、银、金矿,有着良好的增储潜力, 项目生产运营情况基本稳定, 铜精矿 含铜金属年产量稳定在 30 万吨,投资收益可观。
2022 年,秘鲁邦巴斯铜矿成功取得开发新矿坑 许可,新矿坑建设投产将驱动产能跃升,同时主要矿区仍有大量找矿开发潜能。目前,秘鲁邦巴斯铜矿还有较长的寿命期,能够满足公司未来较长时间的铜资源需求。
公司参股的巴西矿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铌产品生产商,是铌相关应用技术的开发先驱和行业领导者, 其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80%左右, 在市场中处于领导者地位,铌资源储量可满足全球100 年以上的消费需求。
五矿发展:全球资源获取及营销网络优势+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
公司目前拥有及受托管理多家海外企业及分支机构,遍布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美 国、新加坡等重点资源生产地及流通地,在资源获取、市场开发、海外融资、市场研究等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凸显产融结合、海内外协同优势。
公司在国内拥有 6 家钢材加工中心、15 家钢材分销公司及 4 家金属物流园,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覆盖各大钢材终端客户及金属流通企业客户;拥有 14 家口岸公司,业务服务覆盖全国自辽宁至广西的主要沿海港口,成为连接海内外贸 易的重要节点。
依托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项目整合相关资源,推动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业 务一体化发展,带动传统贸易物流业务优化升级,构建供应链数字化经济闭环,实现供应链信息 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四流贯通”。
2023 年,公 司设立数字化供应链部,统筹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建立项目闭环管理机制; 形成涵盖“前、中、后台”数字化供应链建设蓝图,通过以交易平台为核心集成全要素打造面向用 户的商务前台,以“云链通”工程为主覆盖全业务构建运营中台, 以“数字化企业大脑”建设强化管 理后台,为上下游客商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营协同效率,强化风险管控、 数据驱动赋能管理决策的能力。
04
中国大宗供应链行业未来展望
中国大宗供应链头部企业背靠庞大的中国制造业需求,通过一体化服务能力(多式联运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安全物流、成本管理等)以及科技应用构筑自身特色竞争优势。
1、携手制造业企业,构筑需求稳定增长基本盘。
随着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变革,大宗供应链企业价值将会凸显,对制造业客户来说,原本需要内部设立多个供应链相关部门、对接外部多个供应商。大宗供应链企业作为供应链服务集成商,本质上是作为服务“批发”平台帮助客户实现供应链集约化,这并非仅是单一环节的降成本,而是:集合客户的需求统一向上游原材料供应商获取更低的商品采购价格、向物流供应商获取更低的仓储费与运费、向资金供应方(银行)获取更低的利率,同时基于自身广泛的采销网络与信息触角更有效地进行商品价格管理(套保等),并且还能帮助客户节省对内多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制造业企业迫切需要综合服务能力更强的头部供应链企业介入到供应链服务的更多环节中来。
2、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推动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随着制造业企业日益专业化,其对原材料组合供应、产成品快速分销、物流配送效率、成本优化、金融信用、库存安全需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呼唤具有综合服务优势的大宗供应链服务企业。如上文所述,供应链综合服务的盈利模式逐渐从之前赚取价差而转变为赚取服务收益、金融收益、交易收益,综合服务商模式下利润来源更加多元化且与价格逐渐脱敏,有助于分散价格波动风险,随着龙头企业深挖客户需求并叠加服务,未来或可持续优化盈利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3、从单环节拓展到全程供应链,增强客户粘性。
国内的大宗供应链综合服务商正在发力从单环节的采购分销拓展到全程供应链服务,通过提供渠道、物流、金融、管理等多种服务深度绑定客户,增强客户的粘性。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过大,将增加大宗供应链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客户违约的风险也可能加大,或对企业盈利造成一定负面的影响。随着大宗供应链企业客户结构向制造业企业集中,若下游制造业的增长不及预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走弱则对大宗供应链企业业务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数字化工具赋能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随着大数据、人工只能、云计算、5G等工具的大力发展,各个企业都在通过数字化来提升企业及供应链的各方面能力,实现提质降本增效。
更有一些企业通过数字化,改变商业模式及交易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5、出海,成为各大供应链公司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成本的增加、中美竞争、中国消费缓慢等特点,各大供应链公司,都子啊依赖之前的资源、网络、能力,纷纷向国际要市场。
有的企业,不仅仅单纯的做贸易,在国外投资工厂及物流,实现买卖双方走在国外的局面。
在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国家,各个企业不断的在布局。
6、供应链+投资,成为很多企业深度参与供应链的方式
随着数字化及交通工具的发达,经济放缓,上下游终端企业,不断的在扁平化,不断压缩贸易商的市场份额,单纯靠贸易等工具,市场越来越窄,整合产业能力很差。
通过供应链+投资,对供应链上游、中游、下游进行股权投资,拿股权换商权、拿商权换股权,再通过贸易、物流、金融、数字化等工具,把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串起来,成为很多大型供应链公司采取的方式。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