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原料被掉包倒卖,3名员工“偷”了17年,累计价值2000余万元
时间:2024-06-11 19:47 阅读量 132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浙江省宁波警方公布了一起持续发生了17年之久的职务侵占案件的侦破细节,该案件不仅让参与者寝食难安,更令企业负责人感到恐怖,甚至连警方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苯乙烯”被换成水
供应商提供举报线索
2022年6月,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民警接到当地某企业报案称,有员工偷了公司用于生产的原材料苯乙烯。
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表示,涉事公司从某贸易商行采购的苯乙烯,每10桶里面可能有1到2桶被替换成了水。而报案公司则是在当地成立已20多年的高新技术公司,主要生产新型材料,苯乙烯正是该公司加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苯乙烯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性液体,如果不开桶检查,单从外观确实很难和水区分开,那么这家新材料公司是怎么发现原材料被调包的呢?
事情的起因源于报案公司供应商提供的一条举报线索。
王先生所在企业是向这家新材料公司提供苯乙烯的一个供应商,他日常的工作就是负责将企业生产的苯乙烯装车、运送到客户的公司。有一天王先生像往常一样在车间工作时,却偶然看到了不同寻常的一幕。
王先生发现,两名老员工翁某和曹某,正在把公司生产的苯乙烯替换成水。替换苯乙烯的行为被当场抓现行后,翁某和曹某马上向王先生进行了“表示”。
当时王先生虽然害怕,但想到两人都是公司的老人了,而自己才刚到公司一年多,在利益的驱动下,他没有拒绝二人塞来的封口费。
在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为了让王先生继续保持沉默,翁某和曹某每次替换苯乙烯时都会给他200到300元的好处费。随着次数不断增多,王先生心理负担越来越重。
“我心里也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一定要找到厂家,揭穿这件事情。”
打定主意后,王先生觉得碍于曹某是老员工的身份,怕在自家公司举报会提前走漏风声。于是在网上找到了这家新材料公司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进行电话举报。
新材料公司负责人张先生接到举报后感到“震惊”,并表示这么多年下来,都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张先生立即对这一情况进行核实,根据王先生提供的线索,张先生马上安排人对最近一次进货的苯乙烯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中确实有两桶是水,不是原材料苯乙烯。
公司设有查验流程
原材料被换为何没发现?
控制住现场后,公司负责人随即报警,警方调查发现,苯乙烯被运到新材料公司后,按照流程,要进行质检、称重等多项工序。
虽从外观上不易分辨苯乙烯和水的差别,但只要按照流程开桶检查,还是不难发现问题。
那么,用水冒充的苯乙烯又是如何蒙混过关的呢?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新材料企业的苯乙烯从质检到入库的多个环节,都由仓库保管员李某一人负责。而李某已经在公司工作了18年。
面对警方调查,李某很快交代自己偷换了3桶苯乙烯,还给公司写下一份悔过书。
警方发现,李某为人行事十分谨慎,接受调查时,他已将和翁某、曹某之间的通讯消息全部清除。同时警方在对翁某、曹某进行的询问中发现,三人的口供出奇的一致。
综合种种迹象,再根据早先王先生的举报,这样“偷梁换柱”的行为至少存在了一年。警方判断,被捕前三人明显进行了串供,提前建立了攻守同盟关系。随后警方调取了公司近20年的采购清单,在证据面前,三人又相继改口,终于承认了偷换苯乙烯进行倒卖的犯罪事实。一个隐藏了十几年的“偷梁换柱”大案,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李某、曹某、翁某已认识10余年之久。在李某到这家新材料公司工作的第二年,就已经开始与曹某、翁某合谋“调包”苯乙烯进行贩卖,他们合谋犯罪的时间已持续了17年之久。
每次作案时,李某都会把几个装满水的桶运到仓库过磅称重,然后从仓库内的雨水井将桶内的水排出,而这一系列的动作,李某都在公共场所的视频盲区处进行。
为了不被发现,每次运输过程中李某等人只会替换2到3桶,占每次运送苯乙烯总量的10%左右,最终李某通过报损耗的方式,将这些苯乙烯进行核销。
据新材料公司负责人张先生介绍,苯乙烯只占全部原材料的5%,李某等人每次调包10%苯乙烯的量相当于占全部原材料的0.5%,因此这个报损量很难被公司发觉。
据警方介绍,这些被调包的苯乙烯,曹某和翁某会以市场价六折左右的价格进行低价出售,所得赃款三人平分。
经查,17年间,李某利用担任公司材料车间操作工,负责苯乙烯初次入库检验的职务便利,共侵占原材料苯乙烯价值2000余万元。
企业应完善基层管理制度
加强内审和内控
仓库生产原料被“掉包”,3名员工“偷”了17年,累计货物价值2000余万……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有关民警称,这起案子涉及物料、业务、产品生产等多个部门,几个部门之间又相互独立,相互的数据之间没有一个整合性工作。不能做到全流程系统性审核,只是哪个环节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去哪个环节去解决问题而已。
而且,该案的犯罪人员在企业日常的管理过程中是容易忽视的普通员工,案件的犯罪过程也呈现出隐蔽性强、周期长、累积的涉案金额大等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也让受害企业得到了警醒。一定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从人、财、物、事四个维度加强内审和内控,加强制度和流程的建设,让企业及时补强了管理的内在短板。同时,为了帮助企业最大程度挽回损失,宁波警方调取了销赃企业17年来每次接受苯乙烯的数量和金额,再与李某等人手机上的资金流水核对,确定具体数额后冻结非法获利赃款予以返还被害公司。目前,该案已追回赃款近1800万元。
这起案件给企业敲响了警钟,除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库管员、司机等岗位也可能成为企业内部腐败案的参与者;尤其是涉及仓库生产原料管理,由于这些仓库的管理相对而言比较松懈,一旦发生贪腐,往往难以察觉,造成的危害后果可能触目惊心!因此,补齐缺口完善基层管理制度,更有利全面筑牢反腐防线!希望所有企业引以为戒。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