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是供应链金融中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最重要的工具
时间:2022-05-04 13:57 阅读量 577
01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一、 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基本作用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通过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流的整合分析,为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能够降低供应链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二是可以助力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三是可以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一)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尽管2019年,国家在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得以缓解,但是企业的融资缺口依然巨大。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我国中小微企业潜在融资需求达4.4万亿美元,融资供给仅2.5万亿美元(16.5万亿人民币),潜在融资缺口高达1.9万亿美元,缺口比重高达43.18%。
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存在规模小、利润少、抗风险能力差等天然缺陷,导致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债券获得融资;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为了更好的把控风险,更多的是抵押或者质押贷款,但是由于中小微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抵质押品,所以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成本高,因此,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只能通过自身内部资本积累或者高成本的非银机构来获得融资。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将中小微企业放入整个供应链中,以其实际业务状况来判断是否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助力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普惠金融的重难点依然集中在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商业银行有贯彻普惠金融政策的外在压力,但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仍然是内在动力不足。供应链金融依托真实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信用保障,可以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信贷风险,天然地成为普惠金融规划落地的主战场,并且供应链金融可以盘活核心企业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闲置授信资源,建立商业银行服务核心企业的新场景,增强客户粘性,为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增添新动力。
(三)创新金融服务平台
在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双方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竞争。通过协调管理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流,来提升企业自身综合竞争能力。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再升级的战略突破口,核心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平台将自身优质信用传递,通过金融业务将自身信用优势变现,获取低成本资金,因此核心企业不仅可以作为供应链上资金流的协调者,来调节资金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分配,同时,核心企业也可以作为资金提供者,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通过金融服务实现变现信用和专业资源的目的,从而满足其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二、供应链金融改革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应链金融是过改善融资结构、资金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重要抓手,供应链金融发展迎来了政策红利。
为加快我国供应链发展步伐,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有关工作,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
此后,商务部等八部委在2018年4月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提出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要求。
2019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同年,广东、浙江、江西等多个省份纷纷出台了供应链金融专项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
供应链金融也为商业汇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16年12月,原银监会印发《关于稳步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财务公司可试点服务“一头在外”(即产业链交易双方中一方为集团成员单位,另一方为成员单位的集团外直接交易对手)的票据贴现业务,出票人为集团成员单位且承兑人为集团成员单位或财务公司的“一头在外”票据贴现业务不受直接交易对手限制。这项政策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商业汇票在集团内外部的流动性,可以促进财务公司通过商业汇票更好地服务集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2018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跨省票据业务的通知》,提出票据承兑、贴现原则上应由当地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开展的供应链相关业务不受影响。
三、供应链金融的实践—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口罩生产案例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口罩产能一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罩难求”的现象。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来看,口罩的生产包括资金流、信息流、物料流和服务流这四个方面,在供应链金融中,资金流是关键。疫情期间,口罩生产过程中面临着上游企业缺少原材料、生产企业的生产器械不到位、员工复产等困难。口罩生产面临着上游企业多、下游分销多、口罩功能多的特点。疫情的突然出现企业需要解决原材料涨价、进货难等问题,这就是资金流和物料流的问题。还有信息沟通交流带来的信息流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春节期间引发的物流不便、员工工资加倍的问题,又形成了服务流的问题,在众多流量问题中,资金流决定了物料流、信息流和服务流。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提到,“对生产、运输和销售应对疫情使用的重要医用物资,以及重要生活物资的骨干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央行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对名单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中央财政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给予贴息支持。”在政策利好的支持下,企业与金融机构形成联动,从源头上解决了资金流的问题,打通了供应链金融环节的壁垒,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供应链的核心关节是资金流,打通了资金流才能使相应的信息流、物料流、服务流等有秩序、有效地流动起来。
02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一、票据意义及作用
从商业汇票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商业汇票,将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使得中小微企业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其流转速度。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票据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付结算的便利;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提供了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多个抓手。
商业汇票为企业提供了支付便利。商业汇票能够满足供销企业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对于出票方而言,签发承兑汇票作为货款支付方式可以获得延期支付,获得销售额增加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等好处。同样,持票方可通过接受票据支付货款,获得更多订单,在需要资金的时候也可以向银行申请贴现。因此,商业汇票业务加快了市场上的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
商业汇票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资金和融资便利。商业汇票与股票、债券商业汇票业务相比较具有操作流程简便、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并可以为企业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企业通过开具商业汇票,一方面满足了支付的需要,降低了财务成本;另一方面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相对于银行贷款,具有低风险的业务特征,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电子商业汇票贴现来快速实现短期融资需要。此外,票据贴现利率一般低于同期贷款利率100BP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降低了财务费用,也较好地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便利和低成本资金。
商业汇票承兑业务为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信用水平。由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可以全程电子化留痕,且期限较短,这有利于培养实体经济信用环境,提升经济实体的信用度。经济实体中的企业通过签发电子票据用于支付结算、贴现融资等活动,按时支付到期票款,就可以不断增强其在市场中信用,进而提升企业信用记录,增强企业信用水平和融资能力。
商业汇票业务有利于发挥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票据业务参与主体一般为微观实体企业和金融企业,票据承兑业务给微观实体经济提供了短期融资。此外,票据利率成为连接资金市场和信贷市场传导的重要媒介,具有价值发现的功能,同时又成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票据业务快速发展,扩大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有利于促进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的落地执行,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商业汇票具有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天然优势。根据票交所2019年票据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票据承兑和贴现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从企业规模看,出票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占比超过三分之二。这说明,商业汇票目前已经成为中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工具。
二、票据在供应链中可发挥的作用
票据业务形式简单,承兑、贴现两个基础业务,但是其发挥的功能却很大。
(一)票据的支付功能,盘活企业应收账款
从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来看,2019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17.4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截止2018年底,我国工业类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4.34万亿元,同比增长8.6%。2017年底,我国应收账款余额等达13.48万亿元,比2016年底同比增长8.5%。从近年来全国工业类企业应收账款余额来看,每年的期末余额都呈递增的趋势。应收账款的增速已经高于我国GDP的增速,这说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产能过剩的现象依然严重。
近年来,我国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从信贷供给、贷款利率、定向降准等多个方面发力,但是究其根本要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一味地提高货币供给是不够的,主要是疏通中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提高资金的流转速率,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商业汇票的签发是建立在企业真实交易背景下的,ECDS系统可以记录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保障了票据的流转过程。出票人可以也利用自身的资信度开票,用于企业间的支付结算,实现了零成本融资,发挥了货币的功能;持票人也可用该票据继续支付,省去了银行贴现的成本费用。在这个过程中,票据的参与一方面提高了资金的流转速率,另一方面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
(二)发挥票据的融资功能,降低银企双方的运营成本
票据代表的多是银行信用或大企业信用,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票据的融资功能是解决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2019年,票据累计贴现12.46 万亿元,同比增长25.33%;年末贴现余额8.1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4.03%,贴现增量在企业贷款增量中占比达到16.77%,成为支撑企业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发展中,以应收、应付、保理等融资业务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但是这类融资产品往往是给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再根据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程度进行授信额度的分配,多为间接融资。然而票据是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体,由核心企业发行商票,直接对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且由于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都十分了解,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使得由供应链核心企业所承兑的票据直接发挥了货币的作用,相当于给了上下游企业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
中小微企业规模小,银行办理贷款需要审查、批复,相较于商业汇票而言的成本信贷业务的成本较高,而且银行贷款建立的单一客户关系,给银行带来的综合利润并不高,这也是商业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客户信贷业务态度冷淡的原因之一。电子商业汇票相较于纸质商业汇票所特有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使得电子商业汇票在流转过程中大幅提高流通的便捷性,切实提高银行与企业间管理资金的效率,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供应链电子票据可以通过核心企业的交易链条形成一个“蜘蛛网”,商业银行通过核心企业的交易形成以客户发展客户的运营模式,最后搭建成一个客户链、业务链,将单一的供应链企业逐步转化为批量获得客户资源平台,大幅增加客户数量与账户数量,带来可观的结算手续费收入,实现整体收益的增加。
(三)顺应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实现N+N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企业从传统的“1+N”模式已经发展成为“N+N”模式,从传统的依托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到现在更加注重全供应链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商流的整合信息,这使得需要有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与之相匹配。
在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下,基于核心企业授信,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大多与核心企业之间发生赊销赊购关系,票据可以介入其中发挥支付结算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大多发生在线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供应链金融的2.0模式下,与供应链1.0的模式比较,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不再采用线下的模式,而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进行传递,这样使得供应链金融不再局限于一条产业链,而是整个链条上所有企业的上下游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了一张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这个时期票据不仅仅可以发挥单一链条上的支付结算作用,也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络结点形成票据池融资业务,使得更多节点上的企业获得融资。
供应链3.0模式下,形成了“N+1+N” 的经营模式,此时的“1”不再是核心企业,而是供应链服务平台,供应链搭建的网状平台,提高了效率、实现批量授信。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建立、ECDS系统的建成为票据业务的线上实现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票据流转过程中的背书、交易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系统中全部留痕,便于追查业务的信用主体,为构建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
(四)多样化的票据产品,全面满足供应链企业的需求
票据的业务形式相对贷款而言,简单易操作。对于一级市场的企业客户而言,票据业务更多的是承兑、贴现两个基础业务,但是这两个基础业务的衍生却能满足供应链企业的融资需求,小票据具有大能量。从商票保贴业务为源头来看,商业银行通过在给“授信客户”实施额度控制的前提下,允许其承兑或者允许其交易对手、背书人办理贴现。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商票保贴业务撬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
例如供应链企业的上下游出现贴现手续费谁来承担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买方付息或者协议付息来解决企业客户的困难;当优质的集团客户有充足的授信,但其子公司利用票据结算频繁却缺少授信时,可以通过子公司出票母公司承兑的方式帮助企业客户撬动闲置授信额度;当企业客户有大量的存量票据,出现票据管理难、存量票据闲置的情况时,商业银行可为企业提供票据池融资业务,便于企业贴现融资、大票换小票等。经过多年的市场创新,票据业务在承兑端、贴现端的一些业务产品都可以运用在供应链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多样化的票据产品可以便捷灵活的运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满足供应链企业的业务需求。
(五)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要求,降低了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纸质票据时,商业银行完全根据交易合同与增值税发票来判定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但是无法参与到贸易本身,也无法对票据这一有价证券所包含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核实,例如关联公司利用信贷规模循环开票的问题在纸质票据时代就无法察觉。目前在电子票据时代,一张商业汇票所包含的出票人、承兑人、贴现人信息均可跟踪。基于供应链的电子票据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可以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等信息来判定交易的真实性,避免了企业利用虚假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现象。目前,全市场电子票据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0%以上,票据的信息化使得商业银行对资金流向有了更精准的把握,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票据业务使得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形成统一的整体,并且汇集在票据这一载体上,也有助于企业间建立信用关系。
03推动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发展研究
一、转变观念,在供应链金融中发挥票据信用作用
2019年,全市场累计签发承兑票据20.3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5%,企业出票的意愿较以前有所增强。在供应链金融中,要转变企业对票据仅仅是一种支付结算工具的观念。
其一,发展票据信用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票据的签发与承兑是以出票人或者债务人的信誉为前提的,在票据未到期之前,持票人可以通过贴现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资金,实现融资需求。
其二,票据的信用功能给企业带来了更加低成本的融资,同时票据反映了企业自身的信用价值,企业会更加注重建设自身的信用,有利于逐步改善社会的信用环境及微观经济主体财务运作的规范化。
其三,由供应链企业直接签发的票据运用于上下游企业时,相当于供应链企业发行了货币。多用票据,少用货币可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企业将更多的应收账款转换为应收票据,具有优化企业财务报表的作用。
二、梳理供应链金融的行业、产业、与核心企业
供应链在不同行业、产业、核心企业、产品、工艺、产、供、销等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对不同的行业、产业、核心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同样,票据业务也必须根据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嵌入自身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和方式。
供应链企业的上下游之间联系紧密,其资金运营的特点具有协同性。但是其上下游企业中不乏具有资金约束或者融资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票据的支付、结算、资金融资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供应链企业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票据的全流程服务便于供应链企业对整个资金流形成总览式的管理,便于其资金的管理;另一方面,票据的流转便于企业减轻资金压力,降低企业杠杆,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票据的生命周期涵盖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等流程。这些业务是票据的资金属性与信贷属性的不断表现,商业银行依托这些流程环节打造相应的产品,形成票据业务的产品链。同时,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将票据业务的各个环节与企业客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将可提供综合票据服务的票据产品连嵌入到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形成某产业的特定票据融资平台,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客户粘性,提供综合服务。
三、研究商业银行票据服务供应链金融的方向与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迈向高质量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高杠杆是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
一方面,高杠杆的原因是由于我国间接融资的占比过高,所以大力提倡发展直接融资。另一方面,我国企业融资中还存在着信贷资金效率不高的问题。即大型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比较高,国有企业相对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
所以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需要首先主动改变信贷投放观念,抓住企业痛点,向中小微企业、轻资产企业、创新型企业倾斜。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发展特点,创新商业银行产品。传统商业银行的抵押、质押贷款方式并不适合中小微企业、轻资产企业,商业银行充分利用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资产,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化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2020年2月14日,央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又为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票据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票据市场创新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票据的创新阶段。2018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纷纷上线秒贴业务,上海票据交易所也完成了票据支付宝——“票付通”以及票据贴现产品——“贴现通”的上线。区块链同样是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又一快车。区块链凭借其本身优势在实现信息共享、信用传递、风险防控、交易的可追溯性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创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区块链可以有效推动供应链金融企业的融资功能。区块链技术消除了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透明公开记账使不同参与者共用一致的数据信息,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用的全链条传递,每一笔交易的交易记录、信用状况都会被各参与主体作为节点实时记录到区块链上,保证了企业信用全链渗透。商业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可以从区块链技术上着力。
四、选择供应链金融票据服务试点单位并实施
2018年,临沂市被商务部、工信部等八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供应链试点城市,临沂通过商票这一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为建设区域票据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样板。临沂人行等单位通过对企业的筛选、考察,在临沂地区选择出了一批信用较高的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同时建立了违约监控机制,从源头上把控了企业的信用状况,也为后期企业商票的顺利流转打下了基础。通过确立主办行制度,由主办行对企业开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兑付、流转以及授信额度的利用等方面实现全流程监督,一方面有利于票据流转信息的透明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自身的出票意愿,提高了票据的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创新服务模式,从尾端保证小微企业的票据融资需求,提高了票据融资的安全性、效率性。
临沂模式的成功构建是基于临沂当地小微企业数量多、物流企业密集的特点,临沂模式的搭建促进了小微企业之间的互认互信。这也为其他地区搭建区域性票据平台提供了样板。全国各地也积极探索许多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各地区可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加强区域票据建设的顶层设计,搭建信用平台、风险披露、票据交易、科技监测等机制,推动商票在供应链企业中的有序开展。
五、探索建立供应链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模式
企业之间经济往来过程中会形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拖欠会带来企业资金回笼困难、经营发展难以持续。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票据就被应用于解决三角债的问题,加大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可以大力发展应收账款的票据化。
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首先需要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各个方面集中发力,从政策层面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其次,可以选择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试点应付账款票据化,总结经验,再行推广。此外,去年易纲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就提出了在长三角试点应收账款票据化。对于应收账款达到十多万亿的工业企业,加快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六、利用标准化票据盘活供应链企业融资
根据2019年全年的数据来看,全市场商业汇票的承兑量达到20.38万亿元全市场的票据贴现量12.46万亿元,已贴现的比例为61.13%;根据2020年1月的数据来看,银行承兑汇票规模 11.02 万亿,其中已贴现比例为 69.07%;商业承兑汇票 1.89 万亿,已贴现比例为 34.45%,商业承兑汇票的流动性显著弱于银行承兑汇票。
2019 年末,出票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承兑余额为 8.89 万亿元,占全部承兑余额的 69.84%;贴现申请人为中小微企业的票据贴现余额为 6.66 万亿元,占全部贴现余额的 81.39%。这表明,票据已经是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是在资管新规的要求中,票据到底是标还是非标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
2019年5月的包商事件使得票据市场的信用分层进一步显现。由于票据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信用分层较为明显、又具有信贷和资金的双重属性,使得监管对商业银行利用票据资产腾挪信贷规模保持高度的关注。标准化票据的产生有助于票据更加规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打开中小微企业的票据融资空间,同时中小微企业也有望通过这一产品享受到金融市场的低利率融资环境。
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环境下,更多的是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疏通上下游企业的流转,尽管由核心企业直接发行商业承兑汇票类似于核心企业发行货币,获得直接融资,但是对上下游企业来说商票贴现成本高、交易方式单一、背书流转难度较大的困难。银行可以归集中小微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的融资需求,归集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的票据,打包做成标准化票据,进而帮助供应商实现了快速资金回笼,解决了以往商票被用来挤占上游供应商账期的积弊。而且由于更广泛的资金的加入、中介机构的资产组织、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方式以及流动性等因素,其效率和成本相比商票贴现有本质的区别。
七、发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在供应链金融中作用的探索
突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推进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开展。
(一)参与主体多,更方便农业供应链、工业供应链、流通供应链通过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快速组链。
(二)以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为媒介,使得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相关企业开展合作。
(三)由于电子商业承兑汇票将自带参与主体绿色及涉农标志,更有利于深化调控作用,推动绿色票据、绿色供应链业务的发展。
八、争取各方支援,推动供应链金融票据发展
为了推动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发展,需要各个地方单位明确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汇集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供应链金融的票据发展。
(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统筹协调
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研究制定地方金融业发展整体规划,拟定金融政策并组织实施,同时协调推动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
一是负责牵头搭建地方商业汇票平台,成立商业汇票推动组织机构。
二是成立多种企业行业协会,制定供应链企业名单,确定商业汇票平台企业白名单入围标准。
三是建立具有政府背景的融资性担保基金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签发票据提供担保或提供保证金,提高中小微企业资信,从签票环节为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提供支持。
(二)地方人民银行奠定基础建设
地方人民银行贯彻落实央行货币政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一是负责与地方成立的商业汇票平台联系,构建票据信用评级体系,综合考评核心企业主体、行业或项目,以增强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
二是积极稳妥地发展票据市场工具,重点推广票据再贴现业务。根据区域内实体企业行业特色,给予再贴现奖励和扶持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提高票据业务比重。对于白名单内的企业承兑票据,优先办理票据贴现业务。
三是创新建立健全区域性的统一票据市场,发展省辖区内转贴现再贴现业务。由市场供求决定再贴现数量,增加票据在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性统一的票据市场。
四是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绿色企业,可给予专项额度和适当的优惠利率政策。
(三)银保监局落实有效外部监管
银保监局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整顿市场秩序,改善市场环境,防止金融机构以降低利率等为条件的不正当竞争。
一是进一步完善票据业务监管机制,审核并定期维护票据平台企业白名单。
二是建立通报制度、退出交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
三是建立区域性票据利率定价机制,制定并公布区域性票据利率区间,规范票据利率有序竞争发展。有效规避一些银行随意乱报价,防止出现商业银行相互戗价现象,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九、做好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要素是要把握其四流合一,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成立为票据动态监管建立了条件。做好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防范工作:
(一)要加快推进票据的评级工作
其一是要做好企业的评级工作;其二是要利用票交所数据平台,通过对交易主体的承兑量、贴现量、利率等数据的分析,评定票据市场接受程度,评估市场参与主体机构等级;其三是要整合各类数据,综合评估票据等级。
(二)要实时监测动态评估
监管机构可以利用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进行实时动态数据监测,一方面对可疑的贴现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对一场交易进行迅速识别。建立风险阈值,对企业、银行进行动态的、全面的监控。
(三)要在供应链金融的票据应用中防范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此文章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文章有任何不妥之处请留言指正或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