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佛山铝锭重复质押事件的深度剖析

时间:2024-08-08 07:10        阅读量 60

2022年5月底,铝现货贸易市场曝出了一起震惊业界的铝锭重复质押事件,不仅让数十亿元的资金陷入困境,更引发了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的深刻反思。这起事件不仅揭示了供应链金融中的潜在风险,也迫使行业重新审视其运作模式和监管机制。军哥今天从供应链金融的角度,深入剖析铝锭重复质押事件的成因、影响及未来展望。

一、事件回顾:铝锭重复质押的惊雷

2022年5月底,平安商贸在办理位于广东佛山中金圣源仓储管理有限公司的铝锭提货业务时,意外发现仓库货物存在严重的重复质押融资现象。融资方质押给平安商贸的货物有3万多吨铝锭,涉及资金大约6亿元,但平安商贸去中金圣源的仓库盘货,却发现货物的数量明显不足。由于担心资金损失,平安商贸就赶紧把货物提前转运至其他仓库,据说大概转出了8000~10000吨。由于事情闹得动静很大,其他货主也闻风而动,去仓库抢着提货移库,但因为融资方一货多押,一些货主提不到货,于是报警,警察迅速将中金仓封住。至此一桩涉及数十亿元的铝锭重复质押事件渐渐浮出水面。

这一事件在铝锭现货领域引发了连锁反应,涉及多家仓储公司和企业,风险进一步扩大。随后,法律纠纷不断,多个仓储公司相继被起诉,事件逐渐蔓延至全国。

2022年7月,宁波九龙仓因与中泰多经仓储合同纠纷被起诉,乌鲁木齐头屯河法院于当年7月4日受理,案件涉诉标的额9821.5万元。

2022年7月,浙江康运先后因仓储合同纠纷,被陕西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铝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起诉。其中,经上述陕西供应链管理公司申请,浙江康运名下5931万元的存款,被法院裁准冻结。

2022年8月,浙江冶金作为原告、浙江康运为被告的仓储合同纠纷,在杭州上城法院开庭。

2022年9月,浙江冶金作为原告,南储集团作为被告的诉讼,在杭州中院开庭审理。

2022年11月24日,厦门金财向法院起诉,要求宁波九龙仓与晟鑫泽共同向其交付铝锭2238吨,或赔偿损失4372.6万元。宁波九龙仓被要求与铝海贸易共同交付铝锭2986.5吨,或赔偿损失5973.1万元。

二、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成因分析

1. 融资方的投机行为

融资方是有色圈里特别资深的一批人,有些人还是从某头部企业出来的,还有些人在铝市场里做的量一直都很大、名气很大,在交易对手中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同时,由于他们的业务规模庞大,在仓库管理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仓库方往往依赖他们的业务资源,甚至为争取业务不惜参与违规操作。这些融资方对行业熟悉,利用了一些漏洞,他们对交易对手的风控习惯非常清楚,利用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通过买通多家交割仓库的非标仓单,联手进行重复质押诈骗。这些融资方多为有色金属圈内的资深人士,他们熟悉行业规则,利用交易对手的信任和行业习惯,放大杠杆,谋取非法利益。

2. 仓库的违规操作

部分交割仓库在利益驱动下,与融资方密切勾结,违规制作虚假仓单,从而为重复质押行为提供了便利。这些仓库为了争取业务,不惜牺牲合规性和诚信,甚至主动配合融资方进行非法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仓库在融资方面前的地位显得相对薄弱,难以有效抵制违规行为。同时,由于融资方往往掌握着大量货物和业务资源,仓库在权力关系中处于劣势,进一步助长了违规操作的蔓延。这种利益与权力的不平衡,使得仓库更容易被迫或主动参与到不法行为中,成为了重复质押问题的重要推手。

3.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不足

供应链金融虽然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风控措施往往难以完全覆盖所有环节。特别是在质押和托盘业务中,由于这些业务通常具有较长的期限,风控不严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些业务环节的复杂性和持续时间的延长,导致风控措施难以全面覆盖,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操作风险。此外,由于市场波动和行业惯例的变化,质押物品的价值和状态也可能发生变化,进一步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严格的风控体系和及时的监控手段必然让不法分子钻空子。

4、传统仓单操作风险居高不下

传统仓单系统深受数字化程度不足之困,其制作、变更、注销等关键流程高度依赖仓库内部人员的手工操作,这不仅使得伪造仓单变得相对容易且成本低廉,还因仓库管理水平的不均衡而加剧了风险。尽管部分仓单已向电子化转型,但依赖人工输入的方式仍未能彻底摆脱纸质仓单的局限性,其本质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5、货物真实性验证难题

在缺乏先进数字化技术支撑的背景下,实现对货物个体的精准映射与实时管理成为一大挑战。无论是传统的纸质仓单还是标准化的交易所仓单,均仅能提供静态、片段化的信息,无法紧跟商品状态变化进行动态更新,更无法构建一个从生产源头至最终物流环节的全链条、防篡改信息体系。因此,仓单所承载的货物真实性往往难以得到有力保障。

6、货物货权归属模糊

当前的仓单体系普遍缺乏对交易时间轴信息的全面记录,导致货权流转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大大降低。在缺乏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即“四流合一”)的有效融合的情况下,仓单持有人很难全面追踪货物的历史流转轨迹。因此,货权的有效性容易因前手交易中的潜在问题而受到质疑。尤其是在一货多押的复杂情况下,缺乏确凿的举证材料,使得证明货权的排他性变得尤为困难。这种不透明和不可追溯性不仅增加了货权纠纷的风险,还使得监管和法律保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仓单系统的透明化和数字化,确保各环节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同步更新,从而提升货权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三、事件对行业的影响

1. 现货贸易生态的重构

铝锭重复质押事件导致现货贸易量在短期内骤降,整个贸易生态圈面临重构的压力。贸易链条上的环节可能会减少,传统的贸易商之间的周转模式可能会转变为更为直接的端到端交易模式。同时,有色金属的融资规模可能会缩减,行业将更加注重去库存和加强风险管理。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企业可能会加大对库存管理和资金流动性的重视,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来降低风险。此外,行业内各参与方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交易对手的信用和仓储环境,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整体而言,铝锭重复质押事件不仅改变了现货贸易的操作模式,还推动了行业向更高效、更透明、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2. 仓储行业的洗牌

事件发生后,市场对仓储行业的信心大幅下降。货主更倾向于将货物存放在中储和国储等央企仓库,导致仓储行业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此趋势不仅体现了货主对大型央企仓库更高安全性和规范性的信任,也反映了对小规模、治理不规范的民营企业的担忧。对资金方来说今后在租库方面将更慎重,需要亲自下场租国企库,派专人监管。这样不仅增加了资金成本,也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效率。同时,部分管理不规范的小型民营企业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标准和更高透明度的发展方向迈进。此举将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的信誉度和稳定性,为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和贸易活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3.供应链金融公司的业务抉择

供应链金融公司面临业务开展上的重大抉择。一方面,由于事件的影响,市场对质押业务的信心受损,导致相关业务的开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缩小规模将导致业务无利可图,而扩大规模又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因此,各家公司必须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式,找到平衡风险与收益的方法。为此,加强风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公司需要全面提升风控体系的有效性,运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先进手段来提高透明度和监管效率。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确保每一笔业务都能被严格监控,降低潜在风险。通过这些措施,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重大爆雷事件,无疑对行业生态产生了深远且沉重的冲击。它不仅深刻动摇了融资需求侧的信用基础与融资能力,更让出资方的投资信心遭受重创,迫使整个行业步入深刻的反思与调整期。

从融资方视角来看,这一事件无疑成为了强化行业自律、重塑信誉的催化剂。未来,融资方将不得不更加聚焦于自身信誉的构建与维护,确保融资规划的稳健性与可行性,以重拾市场与出资方的信任。

而出资方面临的挑战则更为严峻,它们被迫将风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要在交易前通过详尽的尽职调查、现场核查及引入第三方监管等手段,严格把关融资方、仓储方及货物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更需在争议发生后,迅速而有效地采取民事与刑事并行的策略,以维护自身权益。

鉴于当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金仓”事件绝非孤立,未来该领域仍有可能面临类似挑战。因此,构建更加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市场监管、提升行业透明度与自律性,将是确保供应链金融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此类案件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我们将另文深入探讨,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