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2023年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分析

时间:2024-08-21 13:15        阅读量 71

2023年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分析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读研究生  施泽涛

研究方向:票据经营管理

摘  要:本文综合分析了47家主要上市银行(不包括未公开年报的锦州银行)2023年票据业务经营数据,并与2022年和2021年相关数据对比,分析过去三年里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21-2023年年度报告。

本文将这47家上市银行分为国有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21家)和农村商业银行(10家)。其中,国有银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银行包括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和徽商银行;城商行包括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盛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中原银行、贵阳银行、郑州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青岛银行、甘肃银行、江西银行、九江银行、长沙银行、西安银行、泸州银行;农商行包括重庆农商行、广州农商行、九台农商行、苏州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紫金农商银行、无锡银行、江阴农商银行、常熟银行、张家港银行。 


一、2023年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基本情况

2023年,全国47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余额达207.64万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存款占比最高,达到65.25%,金额为135.49万亿元。股份制银行紧随其后,达到40.97万亿元。相比之下,城商行和农商行存款余额仅有16.42万亿元和14.76万亿元。在贷款方面,2023年全国47家上市银行的贷款总额为169.22万亿元。具体来看,国有银行的贷款余额最高,达到105.37万亿元,股份制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8.01万亿元,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余额相对较少,分别为14.42万亿元和11.43万亿元。

国有银行在存贷款方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在上市银行中的占比均超过60%,表明国有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在信贷资源分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承兑余额方面,2023年股份制银行最高,达到55650.94亿元,说明它们具有广泛的企业客户基础、较强的市场需求和灵活的创新能力。最低的则是农商行,仅有9,928.13亿元,表明其业务范围较小,客户群体对票据融资需求有限,资源和专业能力相对不足。在票据贴现余额方面,余额最高的为国有银行,为47163.78亿元,说明其资金实力雄厚、客户基础广泛,并且享有政策支持,能够提供大量票据贴现服务。最低的则是城市商业银行,为7936.61亿元,说明其资金实力有限、客户群体较小、业务范围局限,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类不同类型的上市银行在买入返售票据与卖出回购票据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在买入返售票据中,国有银行的数额依然位居第一,达到了3038.79亿元,说明其流动性需求高且风险偏好较低。股份制银行在买入返售票据数额在四类银行中排名第二,余额为443.07亿元,表现十分稳定。而农商行则为0,说明其流动性状况良好且有其他优先的资金运用渠道。在卖出回购票据中,股份制银行居于领先地位,余额达到了2846.41亿元,其更倾向于利用市场资金进行短期投资。国有银行则相较于其他三类银行数额极低,仅为477.51亿元,表明其更谨慎地管理风险或者更专注于长期贷款和资产管理。


二、2021—2023年47家上市银行票据业务特征及发展情况比较

一些银行(如徽商银行、杭州银行、中国银行和泸州银行)在2021-2023年年报中未披露买入返售与卖出回购票据业务的数据。基于数据披露的连续性,在不改变统计样本的前提下,这些数据仍然具有可比性,能够反映这一时期票据业务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票据业务在整体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情况

从2021年至2023年,各类型上市银行的贷款余额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农商行的贷款余额增幅最快,2022年至2023年增幅高达365.61%。国有银行的增幅相对稳定,2022年同比增长12.81%,2023年同比增长12.93%。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的增长较为缓慢,年均增速为9.98%。城市商业银行在2021年至2022年的同比增长仅为8.53%,但在2022年至2023年同比增长为13.31%,增幅显著。票据业务作为银行信贷的一部分,近年来上市银行整体信贷额的上涨,必然会推动票据业务总体上升。


2021-2023年,各类型上市银行的存款余额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国有银行的增幅相对稳定,2022年同比增长12.69%,2023年同比增长12.09%。农商行的存款余额增幅巨大,2022年是2021年的1.1倍,甚至在2023年的存款余额量增至2022年的4.5倍之多。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增长较为缓慢,但是也较为稳定。综上所述,意味着银行的资金来源更加充足。随着存款余额的增加,银行的可贷资金也会相应增加。这种情况下,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可以用于发放贷款和进行其他信贷活动,其中包括票据业务。因此,票据业务必然会随之增加。


(二)票据承兑业务

国有银行的票据承兑余额从2021年的19691.6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7290.36亿元,增长了17698.67亿元。这显示出国有银行在票据业务上的持续扩展,反映了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其在该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股份制银行的票据承兑余额从2021年的45085.21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55650.94亿元,增长了10565.73亿元。稳步上升的趋势表明股份制银行在票据市场上活跃度高,并且不断拓展其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承兑余额从2021年的16599.7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0938.19亿元,增长了4338.47亿元,尽管其基数较低,但增长速度也不慢,反映了其在地方市场的逐步扩展和业务发展潜力。同时其2023年的票据承兑余额较2022年变化不大,说明其在2023年没有对票据业务进行进一步的拓展。

农商行的票据承兑余额从2021年的1635.4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9928.13亿元,增长了8292.70亿元,尤其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增幅显著。这表明农商行在票据业务上的大力扩展,反映了农村市场的强劲需求。

总体来看,各类型银行的票据承兑余额均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农商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增长较为显著。这表明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和信贷市场的发展,银行在票据业务上的投入和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这种趋势与各类型银行存款余额的上升相一致,反映了银行在资金充足情况下对信贷业务的积极扩展。


国有银行的承贷比从2021年的2.38%上升到2023年的3.54%,远低于监管要求。尽管增幅较小,但持续上升表明国有银行在票据承兑业务上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股份制银行的票据承贷比从2021年的14.33%上升到2022年的15.64%,增幅较小。这表明股份制银行在票据业务上的活跃度较低,但在不断增加对票据业务的投入。而2023年较2022年略有下降,为14.64%。

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承贷比从2021年的14.76%上升到2022年的17.15%,然后在2023年下降到14.20%。总体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上的参与度较高,不过虽然2022年增幅较大,但在2023年却下降至略低于2021年的水平。

农商行的票据承贷比从2021年的7.27%上升到2023年的8.69%,增幅稳定,表明农商行在逐步加强票据业务的比重,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

从下表数据可以看出,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承贷比相对较高,表明这两类银行在票据业务上的活跃程度和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同时也需要防止票据承兑业务过快增长,控制承贷比处于监管要求范围内。国有银行虽然起点较低,但在逐步增加票据业务的比重。农商行则保持稳定增长,显示出其在农村市场中对票据业务的重视。总体来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在票据业务上的投入都在增加,这与它们的贷款余额和票据承兑余额的增长趋势一致。而城市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的投入则变化不大。


(三)票据贴现业务

国有银行票据贴现余额从2021年的18383.62亿元到2022年的41077.36亿元,增幅123.51%。这种显著的增长在2023年继续保持,达到47476.89亿元,比2022年多增长15.56%。这表明国有银行在票据贴现市场上的活跃度和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可能反映了它们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股份制银行的票据贴现余额从2021年的8981.92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5744.08亿元,增长了186.61%。然而,在2023年,这一数字下降到22900.12亿元,减少了11.06%。这可能表明这些银行在2022年对票据贴现业务进行了大规模扩展,但2023年出于风险管理或市场需求变化的考虑,进行了适度调整。

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余额从2021年的8476.4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9244.97亿元,增长了9.08%。但是在2023年,余额下降到7936.61亿元,减少了14.15%。这可能与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地方经济环境变化有关,也可能反映出这些银行在业务策略上进行了调整。

农商行的票据贴现余额在2021年和2022年变化不大,分别为2199.21亿元和2213.24亿元,增幅仅为0.64%。然而,2023年余额大幅增长到8872.35亿元,增长了300.84%。这表明农商行在2023年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可能是为了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国有银行的票据票贷比在三年内稳步上升,2021年为2.22%,2022年大幅增加至4.40%,2023年进一步小幅上升至4.48%。这一趋势表明国有银行可能在逐步增加票据贴现贷款的比重,以增强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和流动性支持。

股份制银行在2022年票据票贷比显著上升,从2021年的2.85%跃升至7.17%,然后在2023年有所回落至6.03%。这种波动可能反映出股份制银行在2022年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或政策变化,大幅增加票据贴现贷款,随后在2023年进行调整以平衡风险和收益。

城市商业银行的票据票贷比在2021年和2022年相对稳定,分别为7.54%和7.57%,但在2023年明显下降至5.51%。这表明城市商业银行可能在2023年减少了票据贴现贷款的比重,可能是由于市场环境变化、风险管理策略调整或者其他更优质贷款业务的选择。

农商行的票据票贷比逐年下降,从2021年的9.77%降至2023年的7.76%。这一趋势显示农商行可能在逐步减少对票据贴现贷款的依赖,可能因为其风险控制需求增加,或者是由于其逐步转向其他更具稳定收益的贷款业务。


(四)买入返售业务(票据)

国有银行在2022年买入返售票据的数量达到高峰(3785.55),但在2023年有所回落(3038.79)。尽管回落,国有银行的活动量仍远超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其他银行,国有银行在每一年买入返售票据的数量都是最高的,显示出其在这类业务中的主导地位。

股份制银行在2022年和2023年买入返售票据的数量显著增加,2023年达到472.91,与2021年(188.02)相比增加了两倍多。虽然股份制银行的数量增加明显,但其数量仍然远低于国有银行,但明显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买入返售票据数量逐年下降,从2021年的328.75下降到2023年的170.54,降幅近50%。相比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明显较低,并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农商行的买入返售票据数量在2021年和2022年保持在较低水平(分别为12.96和13.26),但在2023年没有参与这类业务(0.00)。农商行的数量在各类银行中最低,并且是唯一一个在2023年完全没有买入返售票据的银行类型。

结合三年的整体情况来看,不同类型银行在买入返售票据业务中有着不同的策略和市场定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更积极和稳定地参与这类业务,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行的参与度则明显减弱。


(五)票据卖出回购业务(票据)

国有银行在2021年卖出回购票据的数量为389.81亿元,2022年增加到398.93亿元,2023年激增至477.51亿元。国有银行的卖出回购票据数量在2021年到2023年大幅增加。相比其他银行,其数量虽然在2023年激增,但整体上仍低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股份制银行的数量逐年增加,从2021年的1708.25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628.99亿元,再到2023年的2846.41亿元。股份制银行的数量始终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表明其在卖出回购票据业务中具有强劲的增长势头。

城市商业银行在2021年为1285.9亿元,2022年增加到1960.32亿元,2023年下降至1755.76亿元。城市商业银行的数量仅次于股份制银行,虽然在2023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国有银行和农商行,显示出其在这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农商行在2021年为187.49亿元,2022年增加到295.71亿元,2023年大幅增加到1204.72亿元。农商行在2023年的数量有显著增长,超过了国有银行,但仍低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这表明农商行在2023年对卖出回购票据业务的参与度大幅提升。

结合三年的整体情况来看,不同类型的银行在卖出回购票据业务中有着不同表现并且采取不同的策略。股份制银行在这一业务中的参与度最高且持续增长,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国有银行则表现出较大的波动,而农商行在2023年有显著的增长。


三、2021—2023年票据市场分析

2021年上半年,中国采取了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这一政策导向下,银行积极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其中包括通过票据市场为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而市场则对政策变化敏感,票据市场活跃度明显增加。票据市场的交易量也在此期间稳定增长。2021年的票据贴现金额为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2022年增加至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023年贴现金额达到15.6万亿元,同比增长9%。①

从2021年到2023年,中国票据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增长和发展。2021年,中国的电子商业汇票市场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量分别增长了20.6%、33.5%和40.9%。②

到2022年,票据市场业务总量达到了约190万亿元,同比增长显著。然而,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商业汇票领域,商票的主动管理和防范机制得到了显著强化,票据市场的风险防范和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进入2023年,中国票据市场继续扩展,业务总量突破了200万亿元的历史新高。这一增长得益于更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风险防控措施的加强。③

总的来说,2021至2023年,中国票据市场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持续增长并逐步成熟。电子票据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了市场效率,但市场仍需关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挑战。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创新的持续推进,中国票据市场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四、对上市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结合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发展情况和市场整体的趋势,可以得出促进票据市场平稳发展的关键在于业务模式优化,风险管理提升,技术应用与创新,市场推广与客户拓展,以及政策与合规方面,以下是本文基于47家上市银行票据业务数据分析,给出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业务创新与优化模式

上市银行应积极推动票据业务的创新,开发新型票据产品,如供应链票据、环保票据④和标准票据⑤,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供应链票据通过连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整体金融服务水平;环保票据则支持可持续发展项目,为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渠道;标准票据的推广将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吸引更多投资者。同时,建立智能审核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改进贸易背景审核方式,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推进票据业务线上化,简化操作流程,减少人为错误,提高业务处理效率,促进票据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二)全面提升风险管理

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全流程风险监控平台,对票据的来源、流向和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预警潜在风险。开发精细的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增强对票据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信用评级制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信用评级,提升整体市场信用水平。进一步推动信息披露,增加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的信任度,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票据市场的信用风险。

(三)深化技术应用与智能化发展

构建数据驱动的智能票据服务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企业需求发现、运营决策支持和票据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动化风险监控和预警,提升风险管理效率。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持续优化票据业务系统。建立标准化的系统接口,提升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力,实现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技术应用的深入将有助于提升票据业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四)拓展市场与客户

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市银行应优化融资服务,提升中小企业融资便利性,帮助其应对利率波动风险。通过改进审核方式和推出低成本融资产品,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活动,提高票据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客户满意度。加强客户教育,提升中小企业对票据产品的认识和使用能力,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通过扩大票据融资服务覆盖范围,确保更多中小企业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其业务发展。

(五)政策与合规管理

在票据业务发展过程中,上市银行应严格按照《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指引(2022年修订)》进行业务操作,确保合规性和透明度。定期开展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操作能力,确保各项业务合规进行。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业务策略,确保票据业务与政策环境相适应。在扩展票据业务时,充分评估市场风险,采取稳健的策略,确保业务健康发展。通过政策研究和风险控制,上市银行可以在票据市场中稳健前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