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破解货权失控难题:国企供应链如何实现实质性控货,杜绝内外勾结?

时间:2024-09-01 20:46        阅读量 12

在国企供应链管理中,货权控制不仅关乎业务合规和运营安全,更是防范贪腐、内外勾结等人为风险的核心手段。传统的货权控制措施,如与国企仓库合作、签订合同、派人现场监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也面临着显著的局限性和风险。近年来,上海钢贸、佛山铝锭、青岛港等案件都存在着内外勾结、贪腐、玩忽职守等问题,导致一货多押、重复质押等严重的金融风险事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小编结合业务实践,提出通过人管与技控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和物联网设备,提升货权控制的实效性,成为国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策略。

货权控制的挑战与现状:内外勾结与人为风险


1. 货权控制中的人为因素与风险

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货权控制往往依赖于人工监督和管理,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诸多漏洞和风险。首先,内外勾结问题突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与外部仓储方、物流方勾结,通过虚假记录、篡改数据等手段,进行一货多押、重复质押等非法操作,从中牟取私利。这不仅严重侵蚀了企业的资产安全,也导致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信誉受损。

其次,贪腐和玩忽职守问题时有发生。在实际操作中,个别管理人员因贪腐或管理不善,导致货权失控、货物损失或被挪用。这种情况往往难以及时发现,等到问题暴露时,企业已经面临重大损失。此外,仓储和物流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也增加了货权控制的风险。

2. 暴雷事件的频发与教训

近年来,国企供应链领域接连发生多起因货权管理不善导致的暴雷事件。例如,佛山铝锭、上海钢贸、武汉黄金案等等因内部管理人员与外部仓储方勾结,将同一批货物多次质押给不同的金融机构,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巨额债务,甚至濒临破产。这些事件暴露了传统货权控制方式的致命弱点,促使企业在货权管理上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

从人管到技控:科技赋能下的实质性控货策略


1. 科技控货的重要性与优势

面对传统人管模式在效率、精度及风险管理上的种种局限,市场风向标已清晰指向了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我们深入探访众多企业客户后,一个鲜明的趋势跃然眼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旨在以科技之力,实现对货权的深刻、精准把控。

与人管模式相比,科技控货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脱颖而出。它依托于高精度的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能力,确保了货权管理的准确性无出其右;通过全链条的数据透明化,使得货物从入库到出库、从存储到运输的每一个细节都尽在掌握,极大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而物联网技术的实时反馈机制,更是将货物管理的时效性推向了新的高度,任何异动都能被即时捕捉并响应。

科技控货通过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将货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化和自动化处理,减少了人为干预的空间。同时,物联网设备的应用使得货物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无论是货物的存储状态、运输过程,还是转移操作,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确的数据。这不仅提升了货权管理的透明度,也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

2. 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与价值

数字化管理系统,作为科技控货战略的基石,正引领着货权管理的新纪元。它通过深度重塑货物管理流程,实现了从入库到出库、从存储到运输的全流程数字化覆盖,为货权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与透明度。

具体而言,仓库管理系统(WMS)作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核心组件,以其强大的功能助力企业实现货物的精确定位、实时监控与状态追踪。通过WMS系统,企业能够对每一批货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详尽的数字化记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留下清晰的足迹,实现了全程可追溯。这一过程中,WMS不仅简化了仓单开具的复杂流程,通过严格的流程审核与复核机制,确保了仓单的合规性与准确性,更通过底层条码与物联网设备的紧密绑定,有效防止了重复开单等潜在风险,进一步巩固了货权管理的安全防线。

此外,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企业的WMS系统、金融系统等关键业务模块,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这一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货权控制的效率与响应速度,更通过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同步,有效降低了因信息孤岛、数据不一致等问题引发的运营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持。

3. 物联网设备的集成与实时监控

物联网技术在货权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极大地增强了货物管理的时效性与透明度,特别是在库存监控与在途追踪两大关键环节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库存管理方面,物联网通过集成RFID电子射频技术、前沿的智能AI车牌识别系统、精确的标签识别机制、超高清摄像头监控以及电子围栏等尖端科技,构建起一套智能物联网电子仓单系统。这一系统不仅实现了对货物状态的实时、精准监管,还大幅提升了人工监管的效率,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与预警的即时性。库存状态的透明化,让管理者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优化库存结构,提升运营效率。

在途运输管理方面,物联网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通过在运输车辆、货物包装等关键环节部署传感器、北斗/GPS定位装置、RFID标签以及高清摄像头,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货物追踪网络。这一网络能够实时捕捉并传输货物的位置坐标、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以及移动轨迹等核心数据至企业的数字化业务管理平台。这种无缝对接不仅实现了货物从出库到送达的全流程可视化,还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基础,助力决策优化。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货物遭遇未授权移动或异常情况时,物联网系统能够立即触发警报机制,并通过集成的视频监控设备迅速锁定并记录现场情况。这一功能不仅有效防止了货物的非法侵占与丢失,更为后续的货权争议提供了清晰、确凿的证据支持,进一步强化了货权控制的力度与可靠性。总之,物联网技术在货权管理中的应用,正逐步重塑传统货物管理模式,引领物流行业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

加强合同条款设计与法律保障


1. 强化货权控制的合同条款设计

在科技控货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通过合同条款设计,进一步巩固货权控制的法律保障。合同应明确规定货权转移的具体条件、责任归属、操作流程以及违约处罚,确保各方在货权转移过程中履行各自的职责。

例如,企业在与仓储方签订的合同中,可以规定货物出库必须经过多方确认,并且需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进行记录和审批,确保货权转移的合法性和透明度。这种合同条款设计不仅能够防止仓储方与他人勾结进行非法操作,还为企业在发生纠纷时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法律与合规的多层次审核

合同的法律效力必须经过严格的合规审核。企业应由法律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有效执行。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合同执行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确保合同条款的落地。

通过多层次的法律与合规审核,企业能够在法律层面上巩固货权控制的保障,防止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和风险。

优化人控措施与技术手段的结合


1. 加强内部监督与责任追究

尽管技控能够显著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但人控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管理人员在货物控制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我在《货权风险防控新策略》里面有详细说过,感兴趣可以回看。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专职的监督岗位,定期检查仓储和物流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比方说不定期巡库、盘点;不定期查看单据是否账实一致,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定。同时,企业还应通过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管理人员在货权控制中的职责和义务,对于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要严格追究责任,确保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觉性。

2. 优化人控与技控的协同作战

在实际操作中,人控与技控应密切配合,形成相互支撑、相互监督的管理体系。例如,企业可以将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操作权限与管理人员的职责相结合,通过系统自动记录和追踪每个操作人员的具体行为,防止因人为疏忽或主观故意导致的货权失控。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技术手段的应用培训,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货权控制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人控与技控的协同作战,企业能够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货权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内外勾结、贪腐等人为风险。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结合科技控货和人控措施,企业可以在货权管理中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防范体系。未来的货权控制将更加依赖于智能化、自动化的手段。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进一步提高货物管理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货权控制方案。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货权控制能力,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通过持续创新和优化货权控制策略,国企供应链公司不仅能够有效防范因内外勾结、贪腐、玩忽职守等导致的风险,还可以在供应链管理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业务运营。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