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投资者怎么看待宏观叙事?建议少看。
时间:2024-09-17 08:37 阅读量 152
9月即将过完一半,国内外各路熙熙攘攘的消息从未停歇,从美联储确定降息到国君合并海通成为第一家万亿市值“神券”。各路财经媒体做出了各种宏观的、微观的、史观的、盘面的分析,但真正回归对于个人投资或者理财避坑能有怎样的实操价值呢?
如果时间线拉得足够长,只看指数点位貌似确实可以支撑所谓价值投资抄底的看法,但时至今日大家的耐心和信心才是最稀缺的资产。至少在短期内,A股的走势更多的受到非宏观因素的影响。
先说美联储加息。经典分析链路是:美联储降息 —美元相对其他货币下行 —美债回报水平相对其他货币吸引力下降 — 美股下行 — 资本寻求其他资产—资本流出美国。
然而,美元以及美国资本市场吸引力下降并不一定导致更多资金会选择投资中国资产,这从逻辑上并没有必然关系。即便现在中国许多资产的确属于低位,就算从选择“中国系”资产的角度,A股也不是唯一的交易场所,不少质地不错的中国企业选择在港股甚至纳斯达克上市。
其次,就算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对于国内经济一定是好事吗?如果从经常性账户来看,不一定,尤其是对处于产能出口大国来说,本国货币的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经常账户对汇率的影响基本是显著大于金融账户的。叠加美国大选期间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皆可能在降息形式下采取对华更严峻的关税等贸易政策,国内实体经济很可能面临更严峻的状况。在国内后续宏观经济增长预期尚不明确的情况下,所谓美联储降息了资本就会回流A股的论调实在显得缺乏逻辑。A股的普遍上涨还得靠自己,只有内部经济环境改善,投资信心修复了,外资才有动力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再说券商合并大潮这件貌似很大的事情,先说结论,不改变市场根本环境,且并不见得是利好。
虽然券商股素来有牛市旗手的别名,但那是建立在牛市真的来了之后,券商作为这个市场的核心服务机构,因而受到红利影响业绩上涨的情况。是牛市带动旗手,而不是旗手创造牛市。大盘阴一天阳一天不能算牛市,成交量萎缩也不能算牛市。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仅仅是中介机构的合并,既不能创造经济增量也不能增强投资信心。相反,券商领域早就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俨然一副准备过紧日子的姿态。券商合并动作的实际影响,体现在更为微观的层面,比如证券行业内部因为从业人员净流出而产生的自然筛选,可能会是一次良币驱逐劣币的好机会。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甚至违反市场规则的券商,是应该从投资者们的选择中彻底被剔除的。让更少但更专业的人员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是符合投资者们期待的。
一旦落实到“券商如何开启新一轮市场竞争”之类具体的问题,答案总是困难的,需要从业人员自行不懈求索才能重新博得市场青睐。同样的牌照,同样的业务,让这个行业本质上就难以出现“人无我有”的亮点。对于个人投资而言,券商能提供的服务也大抵相同,左右不过是万分之几的佣金费率差别和代销产品的些微不同。
在产品和费率大差不差的情况下,服务水平和职业操守才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投资体验。对于投资者而言,当下未必是选投资标的好时机,但一定是选择金融机构的好时机。
投资者们个性化的投资需求是多变的,但是对于不靠谱机构的避险诉求是一致的。因此,相比于在这个严峻的投资环境下拿着放大镜去看哪家机构鹤立鸡群,不如让我们换个视角,从中介机构的职业操守出发,率先排雷那些不专业、不合规的机构。说起资本市场的奇葩机构的离谱行为,反倒是一个赛一个“各显神通”的精彩,从“萝卜章”骗钱到目送“扇贝跑路”,让我们从老故事和新八卦中近距离趣味观察,灵活避坑。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