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盘点近年来9大供应链金融风险暴雷案例,引以为鉴

时间:2024-09-23 20:11        阅读量 115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我国迎来了高速的发展,但是,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也还是金融,而谈及金融就必然涉及风险。供应链金融风险事件频发,给行业造成巨大震荡。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逻辑困境和信息困境,导致金融风险潜滋暗长,同时由于各类参与主体主观性的责任缺失,供应链金融风险防不胜防。

为此,我们汇总了近两年来行业几大知名的相关风险事件,小编根据相关事件做了简要概括并附上了相关的典型案例,希望为您擦亮双眼,引以为鉴。

典型案例1


300亿元“承兴系”诈骗案后续,京东回应:拒做“替罪羊”


涉萝卜章、假合同: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自刻“萝卜章”伪造合同、造假应收账款骗取保理融资的把戏屡屡上演,单案所涉金额动辄上亿。而诺亚财富踩雷承兴国际一事,更是将业内对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问题讨论推向了高潮。

假签约、假公章、假合同...高端的商战,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方式。2023年11月27日,#刻俩萝卜章骗了300亿#的话题冲上热搜,曾经轰动一时的“承兴系”诈骗案又延伸出新的枝蔓。针对此前诺亚财富起诉要求京东连带赔偿35亿元一案,2023年12月4日,京东发言人官微发布声明称,“承兴案”中,京东作为毫不知情的受害者,被卷入历时四年的恶意诉讼中,公司的声誉和权益遭受重大损失。

“承兴系诈骗案”最早可以追溯至2015年。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承兴控股及相关公司通过虚构与苏宁、京东的供应链贸易,并以此为底层资产融资,骗取湘财证券、摩山保理、上海歌斐、云南信托、安徽众信等机构300余亿元资金的事情,并最终造成80余亿元损失,其中诺亚控股(6686.HK)及旗下公司涉案金额约为35亿元,主要来自上海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发起设立的“创世核心企业系列私募基金”。

有“商界木兰”之称,靠虚假供应链融资生意一度风光无限的“承兴系”实控人罗静,于2019年6月被警方刑拘。但她及相关人员又是如何虚构应收账款逾300亿元,如何精心编织供应链金融骗局的呢?据悉,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为此事件漩涡核心。博信事件供应链金融形成的链条逻辑路径大致是承兴系向苏宁、京东、中国移动等供货,由于这些企业话语权较大,对承兴系产生较大现金流压力,因此承兴将上述企业应收款打包成相关产品在金融平台上发行。在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罗静实控的承兴系公司先后与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开展供应链贸易,由承兴系公司垫资为京东公司、苏宁公司开展采购业务。

诺亚财富踩雷承光国际35亿元供应链融资,后续并起诉要求京东连带赔偿35亿元一案,也触发了业内对于“伪供应链金融”的思考,对供应链金融的态度分化。

典型案例2:


海发医药20亿供应链金融诈骗案件


涉虚构债权、萝卜章:虚构根本不存在的债权、利用“萝卜章”瞒天过海、控制冒充医院对公账户、安排专人假扮医院员工盖章……海发医药20亿供应链金融诈骗案件,曾因实控人谢文海人间蒸发而引发诸多关注,多家金融机构深陷其中。

2017年开始,海发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发医药)利用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下称福建协和医院)的应收账款做抵押,向多家信托公司融资。据悉,外贸信托海发医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涉及一起合同诈骗案,关键人物为原外贸信托高级信托经理林威。林威在2017年6月离职后担任海丝集团总裁助理,专门负责海发医药应收账款融资,依托人脉关系和专业知识,钻了信托公司风控的漏洞,构建了一个近20亿的融资骗局,多家信托公司深陷其中。

相关判决书显示,林威采用制作虚假财务数据和医药购销合同、违法开设并控制冒充的协和医院农行对公账户、安排专人在协和医院冒充该院工作人员对虚假债权进行盖章确认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信任海发公司对协和医院的债权真实存在,进而对其融资放款。直到2019年5月,海发医药实际控制人谢文海突然人间蒸发,海发医药人去楼空,这场供应链金融骗局引发外界关注,深陷这场融资骗局中的各大金融机构纷纷起诉。据不完全统计,海发医药和福建协和医院总涉诉金额达18.84亿元。

典型案例3:


大宗商品领军企业雪松控股爆雷,涉嫌“非吸”逾200亿被查


涉融资性贸易、虚假“空转”贸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022年2月16日,证券时报刊发调查报道《雪松200亿涉众募资调查:假借灰色通道、裹挟一众伪国企,底层资产涉“空转”贸易》。根据报道,雪松控股的350余只理财产品背后,构筑的是一个庞大的融资网络,涉及企业数量高达63家,除了或明或暗的雪松系公司,还有大量的假央企、伪国企。而作为底层资产的应收账款,系建立在涉嫌虚假的“空转”贸易行为之上。随着产品的爆雷,酿成了约8000投资人的涉众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雪松控股主要从事融资性贸易,即企业之间以贸易之名、行拆借融资之实。由于部分贸易企业缺乏足够资信,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通过与信用良好企业合作虚构贸易周转,并将与信用良好企业的交易票据用于融资,让相关企业账面营收和存货大幅上升。

除了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雪松控股还设立多家理财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在雪松控股的兜底担保之下,打着“供应链金融”的旗子,以所谓与供应链贸易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底层资产,假借各类金交所、产交所、伪金交所通道,超过350只违规“理财产品”面向自然人发售,总规模超过200亿元。

不过,雪松控股自2022年1月起,承认无力支付理财产品利息。从2021年3月底开始,雪松控股旗下雪松信托的长青、长泰等多款产品陆续逾期,涉及全国近8000名投资者,涉及金额超200亿,其中十分之一的款项汇入了雪松控股法律上的下属公司(8家),也就是说,大约20亿的资金属于典型的自融行为。

典型案例4:


钢铁行业暴雷不断,大批钢贸商破产清算,多地通知注意防范相关风险


涉钢贸行业“爆雷”:2023年8月以来,四川、江苏、浙江、贵州等地相继出现钢贸企业“爆雷”事件,多地行业协会、商会发布风险提示书,提醒钢贸企业注重防范风险,避免盲目交易。与此同时,一大批钢贸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一场看不见的“重感冒”在钢贸企业中流行开来。熬过了2023年的寒冬,进入2024年,凝聚在钢铁行业上空的“冷空气”却依然厚重。2024年春节之后,成都、包头等地再度出现钢贸企业暴雷事件,单户最高涉及被骗近千万!市场传议纷纷。

在这样的环境下,钢贸企业如何避免“踩坑”?此次钢贸行业暴雷事件,也是给钢贸行业再次敲响警钟,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与资质信誉好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与陌生单位合作之前,要仔细认真调查企业的资信,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一旦有拖欠货款的行为,要主动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身的利益。

典型案例5:


涉嫌融资性贸易行为,云南惠嘉伪造货权转让造成国企直接及间接损失超50亿,千亿巨头金龙鱼子公司被卷入!


涉嫌融资性贸易行为:2024年1月12日,千亿市值粮油巨头金龙鱼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广州益海收到刑事起诉书,但子公司不认同起诉书所认定的事实和指控的罪名。起诉书描述的大致内容是:2008~2014年,金龙鱼子公司作为中转仓储方期间,在云南惠嘉进出口有限公司与安徽华文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棕榈油贸易过程中,涉嫌配合云南惠嘉及该公司负责人张利华等实施合同诈骗犯罪,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帮助犯。

根据金龙鱼公告,广州益海聘请的辩护律师和咨询的刑法专家一致认为,广州益海不构成单位犯罪。相关意见包括:安徽华文与云南惠嘉之间的交易实质是融资性的贸易行为;广州益海始终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实施中转货物出库或货权转让;广州益海与云南惠嘉之间的棕榈油买卖价格均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广州益海对于云南惠嘉与安徽华文之间的交易结算情况并不知情。

典型案例6:


卷入900亿大雷!国企上市公司江苏舜天玩13年虚假融资性贸易,虚增收入103亿,增营业成本94亿,虚增利润总额9.3亿,被罚千万!


涉虚假融资性贸易、虚假自循环业务:2023年7月3日,江苏舜天(600287.SH)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参与专网通信虚假自循环业务,并对相关高管进行了证券市场禁入处罚。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财务造假手段,江苏舜天在13年间共计虚增营业收入103.3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9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9.3亿元。在进行财务造假的13年间,江苏舜天虚增营业收入占比最高达34.13%,而虚增利润总额占比最高达132.86%,虚增利润总额占比超过50%的年份有7次。

2009年起,江苏舜天与隋田力洽谈开展专网通信业务(即隋田力组织开展的 自循环业务,江苏舜天内部称通讯器材内贸业务)。江苏舜天与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的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发票流转、资金收付、货物验收等环节主要由江苏舜天业务人员与隋田力方人员对接,且合同模板、产品、型号、购销价格、 物流等由隋田力一方提供。江苏舜天向隋田力催要通信器材业务尾款,隋田力控制的公司为通讯器材业务货款提供担保、支付尾款。江苏舜天参与的专网通信业务中曾出现上下游企业均由隋田力或其他同一主体控制的情况,同一公司或被隋田力控制的公司也曾在不同时段作为供应商和客户出现。

经查,江苏舜天参与的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实质是合同、资金、票据流转构成闭环的虚假自循环业务,无商业实质,不应确认相应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及利润。江苏舜天在隋田力主导的专网通信业务中垫资(少部分业务作为通道),不承担产品风险,根据垫资规模和期限获取利润(或通道费)。江苏舜天知悉其在专网通信业务中的垫资或通道作用,且应当知悉专网通信业务是虚假自循环业务。 

典型案例7:


涉虚假贸易?央企中林集团子公司大规模债务逾期


涉虚假贸易:2023年11月23日,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告,上海票据交易所披露了关于中林集团下属子公司发生商业承兑汇票逾期的事项,包括中林时代控股有限公司,涉及逾期金额6.92亿元;上海国林鸿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涉及逾期金额2.40亿元;中国林产品集团有限公司,涉及逾期金额13.25亿元;泉州国林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涉及逾期金额0.60亿元。上述中林集团子公司逾期合计规模为23.17亿元,也成为首家构成商票实质逾期的央企。

根据国家审计署2018年对中林集团的审计结果显示:2014年,中林集团评估报告审核中未能发现漏评3.2亿元的资本性支出事项,批准所属林产品公司依据评估金额出资10.66亿元对外收购股权。2016年,其所属的中国林产品公司在无贸易背景下,通过开立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让10家外部企业轻易获取了12.38亿元的银行资金;2014至2016年间,中国林产品公司等5家企业以预付货款、股东借款等名目,违规向外部企业出借了8.21亿元,至审计时仍有1.14亿元无法收回。

国资委巡视组于2020年6月对中林集团进行巡视时,再次强调了其存在资金占用等问题,并提出针对自身发展定位、重难点问题,开展“坚守主责主业”、“降杠杆减负债”等5个方面专项整改。中林集团随后在2021年4月发布了整改通报,根据整改通报披露,公司下属企业贸易类业务、与混合所有制民营股东方及其关联业务往来、预付应收款项未及时结算,导致公司存在资金占用问题,也加剧了公司的坏账风险。

典型案例8:


贵阳银行银票承兑业务踩雷,“世界铜王”王文银及其关联公司正威集团遭起诉,涉案金额超16亿元!


银票承兑业务踩雷:2024年2月,一则诉讼公告揭露了贵阳银行踩雷超16亿的大坑。根据公告披露,2021年6月,贵州银行双龙支行与贵州国际签订了《综合授信合同》,约定双龙支行向贵州国际授信人民币16亿元整(敞口金额),期限3年。此外,双龙支行还与正威集团关联公司签订了《最高额保证合同》、《最高额抵押合同》和《最高额质押合同》,其中抵押物为16套房屋,质押物为相关股权。其中,根据《综合授信合同》的约定,贵州银行双龙支行与贵州国际签订了一系列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及商业汇票银行承兑协议,相关合同签订后,双龙支行已履行完毕相应的贷款发放及汇票承兑义务,因贵州国际未按合同约定按时归还相关借款本息及票据垫款,且相关担保人亦未按时履行相应的担保义务,双龙支行依法向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总的来说,这起案件涉及的贷款本金、票据垫款本金、利息、复利、罚息等合计有16.57亿元。贵阳银行为贵州国际提供银票承兑服务,有保证人、抵押物和质押物,似乎没有保证金;银票到期后,贵州国际未支付票款导致贵阳银行垫付了11.18亿元票款,同时,还有未到期的银票2.18亿元,预计后续仍需贵阳银行垫付,合计13.36亿元。对于这笔已经暴露的巨额不良贷款,贵阳银行表示已经将其纳入了不良,并且已经对相关资产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预计不会对本期或期后利润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典型案例9:


河北某粮仓近万吨粮“神秘消失”,粮仓回应:驻库员和粮商内外勾结、监守自盗…


事关仓储道德风险及内控问题:据央视新闻2023年4月22日报道,最近,河北某粮仓一万吨的粮食不翼而飞的事情上了热搜。这条热搜的主要内容,就是粮仓在检查中,发现一万吨的粮食不见后,于是报警了。

警方调查发现,粮商与粮库的驻库员勾结,在粮车入库时做手脚,一车多记、虚假入库;到了后期,“什么时候缺钱就拉出去卖一点”,将粮食擅自出库,套取大量资金。经查,粮商通过变卖粮食获利2500余万元,驻库员从中获得5万元好处费,还有3人每月得到几千到1万元不等的“工资”。目前,几名涉案人员均涉嫌合同诈骗罪与盗窃罪,被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看粮仓的驻库员勾某以监守自盗的手段,与粮商郭某内外勾结,制造多辆运粮车入库的假象,并制作粮食入库单、粮权确认单,向受损粮企监管系统虚报入库粮食的方法,把这笔“卖粮钱”吞了。直白点说,就是这个看仓库的“硕鼠”勾某监守自盗,和外面的人一起勾结,合伙诈骗了粮仓几千万的粮食款。

在供应链金融的复杂生态中,贸易、物流、资金与金融服务等各个环节如同精细的齿轮,互相紧扣,共同推动着整个链条的顺畅运转。然而,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脱钩”,风险便会悄然滋生。小则导致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短暂停滞,大则可能引发资金的重大损失,甚至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

供应链金融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当前经济发展不稳定,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本次统计近几年9大相关风险案例一是为了正本清源,让大家明白当前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伪供应链金融现象,例如通过套利套税、虚构贸易做三套业务的,虚假仓单、自保自融等伪供应链金融行为要加以甄别。二是为了告诫大家一定引以为戒,供应链金融机构或者服务商,应该重视风险,不盲追热点,不投机,要更加警惕融资方虚构贸易、虚构物流等,要更加精细化地管控风险,同时供应链金融服务商自己也要“洁身自好”,不监守自盗。最后,我们也希望供应链金融从业者重视风控,诚信经营,共同创造良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助力中国小微企业健康高速发展。

文章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