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有望出台,大宗供应链的增量和未来方向在哪?
时间:2024-09-23 20:14 阅读量 7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演化与调整阶段,传统的经济增长动能正在随着内外环境的转变而转变,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已经转为“多重压力”,经济运行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应对与缓解这些困难和问题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协调好“稳与进”、“破与立”之间的关系。有专家解读,实际上就是需要正确处理经济运行中的“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关系。增量发展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通过增加新的增长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回顾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增量的改革、增量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法门”。
如何更好为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国民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新举措?围绕当前经济运行的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9月19日表示,将加快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要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同时,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增量增持有望出台
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这场7月底举行的重要会议不仅承担着对上半年经济成果的总结任务,更肩负着为下半年经济政策确定基调的使命。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上述会议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指引各地各部门各方面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而就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后的第二天(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旋即召开,作出新部署。国常会强调,要优化强化宏观政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既要根据已出台政策的施行情况狠抓落实、加快进度,也要研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同时,国常会还强调,要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创新思路和办法,集中资源力量攻关,在扩大国内需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
2024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迎来全面推进的关键之年。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召开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曾表示:“新的一年,各地国资委要着眼更好履行国有企业功能使命责任、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指导推动企业调节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国资国企应以优化资本布局的务实之举,加快补齐服务国家战略的短板,不断夯实国有经济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的基础。在长远的发展中,国资国企应致力于掌控产业核心资源力通过深耕细作、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手段,逐步在供应链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9月19日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金贤东表示,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抓好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和落后低效产能出清,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与此同时,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高效配置。
市场分析人士指,预计下阶段将有力度更大的增量政策出台,以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国内有效需求扩张。随着各项积极政策落地显效,中国经济将克服困难,实现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大宗供应链的增量和未来方向在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系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而国有供应链企业作为地方政府的“意志延伸”,以供应链之名,其基本使命:以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当地现代化产业体系;商业模式是打造区域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目标是促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带动当地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有供应链公司服务本地经济更多是提供软服务,比如发展本地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推动本地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本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等。
自74号文“十不准”发布近一年,上半年我们通过开展了9期国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实操课,在跟300多家央国企交流中发现,当前国企供应链公司的压力依然很大。许多国企在上半年依然有巨大的业绩指标尚未完成,但又不敢随便开展业务,怕到时候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会被问责。在这种背景下,整改后国企供应链公司合规业务从哪里来?产业集团、物流集团、园区管理、铁投、城投、交投、港投、金控、产投等各类国企的供应链业务升级路径是什么?怎么确保步子不用迈得太大,小步快跑,短期见效?
日前披露完毕的上市公司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逾5000家上市公司,约八成实现盈利。从“制造”迈向“智造”,从“同质”走向“细分”,从“出口”驶向“出海”,上市公司迎难而上,创新突围,犹如穿过千岩万壑的汩汩细流,激荡起中国经济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波涛。
以A股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为例,其中“出海”开辟国际市场以及拓展新业务领域等“第二增长曲线”方兴未艾:2024 年上半年,受益于造船板块国际化接单能力持续增强(出口船舶 12 艘),以及钢材、铝等品类出口增长,厦门象屿实现出口总额 14.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27%。厦门国贸继续延伸产业链布局,拓展长协资源、开发新兴业务品类及高附加值品类等,健康科技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同比增长91.39%;建发股份2024年上半年进出口和国际业务额达到186.58亿美元,占供应链运营业务的比重约40%;在消费品行业的出口规模超过5.38亿美元,同比增速超22%。据悉,建发已与多家制造业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出海机会,国际化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浙商中拓2024年上半年也加大国际业务拓展,再生资源业务稳健扩张,成效显著,其中实现国际业务收入278亿元,同比增加44.2%;再生资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0.2 亿元,同比增长29.2%;实物量389万吨, 同比增长43.6%……这些供应链巨头上市公司们在产业领域做强供应链主业、积极拓展新业务、布局海外市场等领域,汇聚的正是经济转型发展新动能,也勾画出打造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新图景。
眼下,面向新质生产力, 拥抱数智经济新机会、新挑战,大宗商品供应链行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窗口。而万联网作为服务大宗商品行业的头部专业服务平台和智库型机构,已敏锐地觉察出数字服务的供需两端存在明显的堵点,如何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并引入金融活水,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赋能传统大宗商品行业转型升级,势必成为当前大宗行业数字化发展的焦点和热点。
今年以来,湖北按照“立足供应链、重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思路,正在全省大力推进供应链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物流“地网”、数字化“天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突破口,重塑新时代湖北“九州通衢”新优势。为打造全国供应链新高地,湖北先后组建7大省级供应链平台和多家专业化供应链平台,像国控、楚象、华纺链、长江汽车、九州医药、国发供应链、联链通等一批专业化供应链平台,以及小龙虾、蕲艾、楚菜、动力电池、再生资源等特色产业供应链,由此形成了对各省市极具参考与借鉴价值的“湖北供应链模式”,这套模式也适合大部分国企去对标学习。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