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加快供应链票据发展的再思考

时间:2024-10-08 11:41        阅读量 15

加快供应链票据发展的再思考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李紫薇


赣州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谈铭斐、张小平   


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尹林、韩超


加快推动供应链票据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如何加快发展,再思考如下:




一、发挥供应链票据及其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存在着高度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不仅深化了金融服务的内涵,也极大地促进了产业链条的优化与升级。一方面,供应链金融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融合与协同,为票据业务的真实交易背景与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构筑了坚实的基石。通过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实现了对企业运营全链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即时分析,确保了数据的可获取性、时效性与真实性,同时促进了上下游企业间信息的无缝对接与相互验证,使得真实贸易的确认变得既高效又可靠。另一方面,票据作为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信用载体,其角色远不止于单一的支付或结算工具,更融合了融资、投资、交易等多重属性。在供应链金融的框架内,票据的背书流转机制实现了信用在供应链内部的高效传递与共享。此外,票据以其低成本的融资优势及灵活多样的应用场景,能够无缝对接并融合多种金融工具,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精准满足企业在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从这个角度讲,发挥供应链金融及其在供应链票据中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更能够促进供应链整体价值的显著提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丰收。




二、将供应链票据纳入票据法的范畴


《票据法》颁布于上世纪90年代,其出台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为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石。然而,时至今日,社会经济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监管部门间对《票据法》的理解同样存在差异,在监管政策、监管力度方面存在一定分歧,甚至冲突,一定程度上迟滞了票据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鉴于此,与时俱进对《票据法》进行修订与完善已成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供应链票据,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票据介质的重新定义与拓展。鉴于《票据法》诞生于纸质票据时代,而当前电子票据、供应链票据等创新票据形态正蓬勃发展,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票据市场的运作效率与信用水平。因此,建议在《票据法》中纳入电子票据、数字票据等多种介质,并在法律条文中增设专门条款,对票据介质的多元化及票据产品的创新进行明确界定与规范,包括电票追索的法律规定,为票据市场的持续创新预留法律空间。二是关于票据拆分合法性的重新审视与调整。供应链票据及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的出现,赋予了票据可拆分、可重组的灵活性,拓宽了票据的应用场景与流通效率。然而,《票据法》现行第33条关于票据部分背书无效的规定,已难以适应票据业务创新发展的需要。为此,建议在原条款基础上,增加“除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创新产品外”,以满足供应链票据等创新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拆分支付需求,促进票据市场的灵活性与包容性发展。




三、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推动供应链票据发展


加速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需汇聚人民银行、监管机构、上海票据交易所、工信部、金融机构、科技公司,以及企业主体等多方智慧与力量,深化合作,携手构建安全、高效的生态体系。具体而言,人民银行需持续优化供应链票据的政策框架与制度体系,加快《票据法》的修订步伐,确保业务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监管机构则需强化监管职能,建立健全供应链票据市场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控市场动态,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上海票据交易所需不断深化供应链票据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与便捷性,严格对接入平台的机构进行监管与评估,确保平台运作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市场认知度。工信部需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互通与协同,增强供应链平台间的互信与协作能力。金融机构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创新开发符合供应链特点的票据产品组合,同时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创新模式。科技创新企业及第三方平台则需加强信息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数智化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为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主体需提升票据管理意识与管理水平,积极融入供应链票据的实践,通过优化票据使用策略,实现成本的有效降低与效率的显著提升。




四、发挥供应链票据创新作用


自供应链票据问世以来,凭借其深度嵌入式产业链场景、灵活可拆分重组等特点赢得了供应链金融领域内企业的广泛赞誉。这一创新不仅极大地简化了企业间的货款结算流程,更从根本上破解了传统票据市场中金额匹配难题,为资金流通提供了更为顺畅的通道。然而,当前供应链票据的进一步发展正面临几重挑战,亟待解决。首先,标准化票据业务的暂时搁置,无疑为供应链票据的融资渠道筑起了一道屏障,迫使企业不得不更多依赖传统的贴现方式寻求资金融通,限制了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与灵活性。其次,供应链票据在一、二级市场间的流通障碍,成为阻碍其高效流转的又一瓶颈。这一现状不仅制约了票据的广泛流通与深度应用,也影响了供应链整体资金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随着类票据等电子债权凭证的兴起,市场竞争格局愈发复杂多变。这类产品虽有其便捷之处,但监管主体与标准的多元化却带来了监管套利的风险隐患,加之其在供应链平台间流转的局限性与相对高昂的融资成本,不仅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还可能诱发道德风险,对供应链票据的健康发展构成一定挑战。鉴于此,未来需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疏通供应链票据的转贴现与再贴现渠道,拓宽其融资渠道,提升贴现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进一步加快供应链票据创新步伐,完善供应链票据功能作用,畅通供应链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多环节,提升供应链票据宣传推广力度,以推动供应链票据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良性循环,为供应链金融的繁荣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发挥供应链票据服务五篇大文章作用


深化供应链票据服务的多维价值,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以“票据+产业+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引擎,驱动金融、产业与科技的和谐共生,赋能新兴生产力的蓬勃兴起。在科技金融领域,充分利用供应链票据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搭建起高科技产业与票据高效对接的桥梁,特别是针对高技术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通过供应链票据再贴现政策的精准滴灌,引导资金流向这些关键领域,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劲动力。绿色金融篇章下,供应链票据成为推动绿色产业转型的得力工具。构建供应链绿色票据考核与激励机制,开辟专属再贴现绿色通道,辅以利率优惠与贴现额度优先支持,有效激励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助力经济社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方向迈进。鉴于票据市场中小微企业占据主体的现状,通过供应链票据再贴现可以有效畅通了货币政策传导至民营小微、乡村振兴及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渠道,为实体经济特别是薄弱环节提供了更加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助力普惠金融发展。随着养老产业的日益成熟,供应链票据的创新应用将探索性地融入其中,通过设计符合养老产业特性的票据产品与服务,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年产品开发等关键环节。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中,供应链票据可以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票据业务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同时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透明化、智能化管理。




六、推动制造业供应链票据发展


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石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面临占比缩减与从业人员流失的双重挑战,显现出“去工业化”的态势,其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揭示,2023年度制造业应收账款总额高达13.57万亿元,占据了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量的57.20%,凸显其在市场资金循环中的关键地位。作为传统票据使用行业,制造业的承兑量不仅超越市场总体签发量的三成,更是票据市场不可或缺的服务主体,深刻影响着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与资源配置。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深化发展,2023年供应链票据的企业用票(含承兑、背书、贴现环节)规模显著扩大,累计达1189.24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以其18.87%的占比,稳居供应链票据使用量的次席,再次印证了制造业在票据市场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强大的增长潜力。依据肖小和、余显财、金睿、柯睿(2021)基于增值税的承兑总量预测模型,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的理论承兑汇票量可达到约130万亿元,远超当前市场实际签发量,预示着制造业票据业务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机遇。鉴于此,加速制定并实施制造业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的具体策略显得尤为迫切。这不仅要求我们聚焦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深度推进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广泛应用,更要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到票据市场中来。




七、推动应收账款供应链票据化


应收账款是赊销模式下的常见产物,构成了企业资金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若管理策略失当,将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与财务健康,加剧坏账风险的累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揭示,截至2023年,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已攀升至23.72万亿元,相比十年前激增了12.97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2.08%,应收账款积压问题之严峻,可见一斑。回顾历史,票据曾在改革开放初期有效解决“三角债”困局,展现出其在疏通企业间货款梗阻、优化支付结算机制方面的优势。票据不仅设定了明确的偿付期限,且具备到期无条件兑付的刚性承诺与追索机制,为企业资金回笼构筑了坚实的防线。同时,票据融资以其低廉的成本与高度的流动性,成为企业应对应收账款积压、探索资金替代路径的理想选择。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子票据时代的到来,其互联网基因的融入极大地增强了票据的货币化支付效能,使得资金流转更加高效便捷。而供应链票据的创新发展,更是实现了票据的灵活拆分与流转,精准对接了企业间复杂多变的支付需求,特别是解决了传统票据票面金额与实际支付需求不匹配的难题,极大地促进了企业间货款结算的顺畅进行。可以说,供应链票据在缓解企业应收账款压力、优化资金配置、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八、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供应链票据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末梢节点,常因企业规模有限、治理结构相对简单等内在约束,面临从股票、债券、传统银行贷款等渠道融资的重重障碍。在此情景下,供应链票据以其低门槛、短周期、高流动性及操作上的灵活便捷性,成为了中小企业获取短期资金的关键渠道。相较于流动资金贷款这一传统融资方式,票据业务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供应链票据贴现利率普遍低于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这一特点使得通过票据融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为企业运营腾出更多利润空间。其次,作为电子票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票据高效便捷的业务处理流程,不仅大幅缩短了融资周期,还显著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加速了资金回笼,为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再者,票据业务以其较低的准入门槛,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敞开了融资的大门,促进了资金在更广泛的企业群体中的有效融通。而供应链票据的可追索性及可背书流转性,更是如同一条信用纽带,将企业的信用价值串联起来,实现了信用的增值与传递。最后,供应链票据的拆分流转与灵活组包功能得以实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票据支付与流转的灵活性与便利性,为供应链票据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加快在农业产业供应链票据推广


推动农业产业链与供应链票据的繁荣发展,不仅是深入贯彻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三农”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抓手。自供应链票据平台问世以来,部分省份已率先探索并成功实践了涉农供应链票据业务,特别是“涉农供应链票据+农业担保增信+银行高效贴现”这一创新金融模式,精准疏通了农业产业链中票据融资的堵点与难点,为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注入了强劲的资金活力。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与高效配置,显著提升了农业企业的整体融资效能与抗风险能力,更通过引入农业担保机制,强化了供应链票据信用,激发了银行贴现业务的参与度。普惠金融与涉农领域历来是央行再贴现政策倾斜与扶持的重点方向。展望未来,随着政策体系的日益完善与供应链票据市场的持续繁荣,“供应链票据+再贴现”模式将成为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桥梁与通道,进一步拓宽农业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十、推动建筑业供应链票据发展


建筑业是承载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行业,以其项目周期长、垫资需求高、资金回笼缓等独特属性著称。在传统融资架构下,金融机构贷款与债券发行虽为主流渠道,但中小企业往往因抵押物匮乏、担保措施不足及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难以获得理想的融资支持。加之债券市场的严苛门槛,更让众多建筑业企业望而却步,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因此遭遇瓶颈。然而,随着供应链管理迈向精细化,以及建筑业供应链加速向数字化转型,供应链金融为建筑业行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变革。它摒弃了传统授信模式中的孤立视角,转而采用供应链整体信用的全新维度进行评估,成功地将单一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散至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业供应链内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在建筑业供应链金融发展下,供应链票据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2023年,该行业供应链票据用票占据了18.25%的市场份额,紧随制造业之后,稳坐供应链票据应用行业的第三把交椅。这不仅彰显了供应链票据在建筑业中的深厚潜力与广泛应用前景,更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供应链金融的深入发展与持续创新,建筑业供应链票据有望取得进一步发展。




十一、科技应用赋能提升供应链票据风险防控水平


作为金融业新兴领域,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已难以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因此,科技应用成为提升风险防控水平的关键。一是加速建立健全供应链票据的政策与制度框架,确保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得到严格管控。这要求金融机构树立前瞻性的风险管理理念,将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作为基石,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票据贴现资金流向的监控,严防资金回流等违规操作,确保资金流动的合规性与有效性等。二是积极推动供应链票据评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供应链金融的信息透明度。通过引入专业评级机构,对供应链票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营造信息透明、公平竞争且高效运作的供应链票据融资环境。三是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分析与研判,把握供应链整体风险。综合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和方法,深入剖析产业链的结构、动态及潜在风险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策略提供有力支持。四是强化金融科技与供应链票据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平台及供应链票据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加速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实现对供应链票据业务风险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提高风险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