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票据:从提出到完善
时间:2022-11-14 11:47 阅读量 413
一、提出背景 近些年,伴随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中小微企业款项的行为有所增多,企业间应收账款增长较快。为此,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提出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2019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要将“支持上海票据交易所在长三角地区推广应收账款票据化”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推进事项。 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自然成为了应收账款票据化主要推动部门。2020年3月,票交所副总裁孔燕在《中国金融》期刊上发表《协同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一文,详细论述了应收账款票据化的背景,并提出将“推动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作为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供应链票据诞生 为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支持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票交所积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建设开发了供应链票据平台。2020年4月24日,供应链票据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当日,共有17家企业签发了供应链票据17笔、金额104.42万元,2家企业背书流转供应链票据3笔、金额5.1万元。 首批参与试运行的3家供应链金融平台分别是中企云链、欧冶金服、简单汇,这些平台此前都有建设应收账款电子凭证流转平台的经验,虽然这样可以实现供应链票据的快速落地,但这些平台均有较为成熟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产品,由于供应链票据与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存在较强的替代性,加之当时供应链票据很多配套功能还不完善,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推行供应链票据方面动力不足。 三、供票平台接入规则出台 2021年1月28日,为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工作,票交所发布《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对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办理流程、职责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安排。 在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上,主要需满足以下8点条件: 总体来看,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较高,能满足上述条件的供应链平台并不多,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供应链票据的适用范围,除非这些满足条件的供应链平台可以让其他企业集团内的企业也到你平台上来签发供应链票据。 四、供应链平台扩容 在《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发布后,票交所又陆续受理通过了15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共分为两批,第一批8家,分别是兵工财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建信融通有限公司;第二批7家,分别是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天府惠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民生银行、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票交所累计受理通过18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从供应链平台的类型来看,既包括大型企业集团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也包括银行、财务公司这类金融机构。 四、供应链票据功能完善 截至2021年末,供应链票据平台共有3000多家企业登记注册,各项业务金额合计671.63亿元;供应链票据贴现金额和承兑金额的比值为65.96%,单笔贴现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笔数占比为47.96%。 进入2022年,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有所加快,央行也出台不少支持政策。伴随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逐步上线,供应链票据功能也在逐步完善。 2022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持续推进完善供应链金融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供应链票据贴现,加强供应链票据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近期,上海、天津、四川、湖南、广州等地人民银行频频落地域内首单供应链票据再贴现业务,反映出央行有意打通供应链票据贴现、再贴现环节,疏通供应链票据业务中的堵点。不过供应链票据目前仍面临很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