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央行、银保监会4号令修订后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三大亮点:(2)银行承兑、贴现业务范围扩展至“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3)个体工商户成为出票人、持票人和贴现申请人主体。一、电票期限缩短至6个月,票交所新系统实现电票无限拆分支付,电票支付功能得以提升。电子银票如同银行网银,可以拆分支付,电子银票贴现需求将会减少;电子商票支付量将会增加,如何引导资信度高的企业,应用电子商票货币化支付,实现零成本融资;中小微企业如何通过电子商票的受让、支付与融资,加速资金周转。二、新《办法》将银行承兑、贴现票据的范围由原来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扩展至“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法》“真实交易关系”不但包括商品交易、服务贸易,还涵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等,为银行票据业务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银行贴现业务产品由原来几项产品扩展为商品交易、服务贸易,还涵盖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项下20多项产品。同时,银行承兑、贴现的审核也由原来的合同、发票转为“严格审查出票人的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以及承兑风险”“能够反映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材料”。在业务权限下放的同时,监管部门将对为不具有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出票人、持票人办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的银行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管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因此,业务创新,需要制度先行,合规为本,资质管理,规范操作。对此,法人银行如何针对本行客户群体,业务需求与场景,系统技术支持等具体情况,统一制定各类票据业务产品的详尽规范,各类产品的审查要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各产品的重要风控点。总行承担制定票据业务制度的合规责任,分支行承担业务操作的合规责任。三、为体现国务院提出的“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原则,新《办法》将出票人、持票人和贴现申请人的主体扩展至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银行可为现有1.14亿户的工体工商户和2亿多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在电票新系统中开立电票账户。但工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大多存在财务报告不规范问题,对此,如何在确保合规前提下,开展工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银行承兑、贴现业务。四、新《办法》扩展了票据贴现人主体,为持票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凡具有贷款业务资质的法人,如银行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信托公司等都可申请经营票据贴现业务。五、如何发展电子商票银行保证业务。将中小微企业预付款用途的电子银票承兑业务和大企业应付款用途的电子商票保贴业务逐步转型为大中小微企业都以承兑人签发电子商票,银行为其提供承兑保证的方式。任何银行只要对保证银行具有授信,即可予以贴现,如此,持该商票的第三、四背书人中小微企业可首选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而无须寻找保贴银行贴现,促进电子商票的流通。六、如何发展电子商票保贴主动授信。商业银行可在对同一债务人的主动授信项下,共享对该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的投资和对本行企业受让该企业承兑的电子商票给予保贴,借助电票科技信息,无须建立信贷关系,也可实现授信评估;在未扩大信用风险的同时,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立足本地也可参与跨区域的供应链融资。对电子商票承兑人保贴主动授信的模式,还可扩展至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交所、深圳证交所公开信息披露的具有高资信度的电子商票承兑人,这将成为商业银行对供应链电子商票授信的主要模式。七、电子商票市场发展后,银行机构如何开展电子商票保贴和转贴现业务。央行【2016】第29号公告《票据交易管理办法》和上海票交所《票据交易主协议(2016年版)》规定,持票银行提示付款后承兑人拒绝付款的,可以对贴现银行或保证银行进行追索;保证银行“被追索时,无条件委托票据交易所划付相关资金履行保证义务后,有权向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进行追索。”《主协议》规则:电票承兑人承担第一付款人责任,贴现银行或保证银行承担第二付款人责任。任何银行,只要对承兑人、直贴银行或保证银行具有授信,即可直贴或转贴买入该项电票。上述规定,促进了电子商票保贴业务及转贴现业务。八、应收账款票据化后,电子票据已成为应收账款的主要债权凭证,商业保理中也普遍选择电子票据为应收账款的债权凭证,并产生“先票据后保理”“先保理后票据”的两种保理融资模式,商业保理如何合规进行票据债权凭证的受让操作,杜绝“光票保理”的违规交易。银行如何合规开展商业保理项下的电票贴现业务。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