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国票据市场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时间:2024-01-24 15:08        阅读量 293

中国票据市场2023年回顾与2024年展望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李紫薇

 

 

 

一、中国票据市场2023年回顾

 

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在欧美国家高通胀以及中央银行持续加息影响下仍然延续复苏态势。受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事件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大幅震荡,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深化,经济增长持续分化。叠加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202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为我国票据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23年是票据市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规)的第一年,受新规影响,票据市场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适应性。总体来看,2023年票据市场发展稳中有增,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发力。

 

1. 票据市场总体适应新规变化

 

202311日,新规正式施行,新规将票据期限缩短为最长不超过6个月,并对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受新规影响,上半年票据市场交易规模持续回落。16月,票据承兑发生额仅有12.43万亿,较2022年同期下降11.79%;贴现发生额8.94万亿,同比下降12.62%;转贴现交易量33.35万亿,同比下降10.63%;仅回购交易量呈现出正增长,达到32.71万亿,同比增长38.15%。在经历6个月的阵痛期后,票据市场逐渐适应新规变化,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在7月,单月票据交易量达到21.84亿的新高度,其中,承兑发生额3.02万亿,贴现发生额2.49万亿,转贴现交易量9.11万亿,回购7.21交易量万亿,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43.00%59.28%59.57%15.34%711月以来,票据承兑发生额达到14.89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45.63%;贴现发生额11.71万亿,同比上升63.99%;转贴现交易量36.31万亿,同比增长42.42%;回购交易量26.65万亿,同比下降4.83%。究其原因在于受票据期限影响,7月以来2022年签发票据与2023年签发票据陆续到期,导致企业票据需求量激增,推动票据承兑发生额达到历史高点。票据市场供给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票据贴现量与二级市场交易量的快速上涨。综合全年来看,2023111月,全市场票据承兑发生额达到了27.32万亿,同比增长12.36%;贴现发生额达到20.65万亿,同比增长18.88%;转贴现交易量达到69.66万亿,同比增长10.91%;回购交易量达到59.36万亿,增速达到14.86%11月末,票据融资余额达到13.00万亿元,占企(事)业单位贷款比重达8.32%,占企(事)业单位贷款比重短期贷款达31.80%。与我们去年年底“就2023年上半年而言,不排除票据承兑签发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业务量缓增或减少的可能性。步入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在完成相应的调整之后,票据将会有一个逐步加快发展的过程,会重新呈现出新一轮增长的态势。”的预测一致。

 

2. 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加大

 

从业务发生额来看,2023110月,中小微企业累计签票金额15.50万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6.16%;前10个月中小企业累计贴现为13.10万亿元,同比增长13.91%。从业务占比来看,110月,中小企业签票金额占比稳定在60%以上,中小企业贴现金额占比维持在70%左右,7月以来这两个比例分别提高至65%74%以上,尤其是20237月,中小企业签票金额以及贴现金额占比分别达到了69.10%77.30%的较高水平,反映出票据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力度持续加大。

 

3. 供应链票据继续加快推动

 

从政策支持方面来看,2023427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2023年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通知》,提出优化服务模式,综合供应链票据等服务方式,强化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8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的通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票据等方式加大对产业链上游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通过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为产业链下游中小微企业款提供信贷支持。1127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明确提出,促进供应链票据规范发展,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更便利地使用票据进行融资,强化对民营企业使用票据的保护。从供应链票据平台发展来看,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引入供应链票据平台,拓宽了企业票据业务办理渠道,打通平台与金融机构间流转壁垒,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票据融资可得性。自业务开展以来,已有24家供应链平台获准接入上海票交所。从各地区供应链票据实践来看,2023年以来,多地人民银行如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等相继落地收单供应链再贴现业务。

 

4. 市场创新不断推进

 

在商业银行票据创新方面,多家金融机构有新动作,如农业银行采用“银行自建平台+集团模式+供应链票据”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新模式,推动首笔“融通e票”业务落地,为核心企业及链上客户提供一站式、线上化、高效率的供应链票据全流程服务。如邮储银行打造全流程线上化票据承兑业务,提供在线协议签署、出票、承兑、签收、票据大管家等系列操作服务,此外,邮储银行还面向绿色产业客群推出“绿色票据+数字人民币”贴现产品“绿色G贴”,助力节省企业提额开支;如平安银行推出平安数字口袋银行票据贴现服务,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贴现困境。如兴业银行通过“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华能财司提供票据信息全面可视、在线融资及额度调配等服务,并成功落地央企首笔多层级集团票据池业务。在财务公司票据创新方面,多家财务公司如中建财务公司与数科公司共同搭建司库体系建设票据模块,为成员单位提供票据账户管理、票据使用、票据风险监控及票据全流程线上管理等司库体系管理功能,通过与票据交易所、商业银行等机构直联互通, 实现据信息的动态采集,以及可视监控和兑付预警。中小金融机构,如广州银行、九江银行、常熟农商行票据相关部门作为一级机构的定位,在推动票据市场发展及业务创新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广州银行全面理顺票据业务管理架构建立总分票据经营机构,形成“金字塔”形票据管理架构;九江银行致力于探索“票据+行业场景”运用模式,探索票据在汽车、钢铁、有色金属、医药、家电、商超等五大类别十七个场景中的服务路径,助力产业链客户融资需求;常熟农商行,针对特色行业及重点客户定向发放贴现优惠券,为超千户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在企业创新方面,简单汇推出“银票通”产品,使得供应链票据平台银票签发成为可能,企业可在供应链平台向指定的任意合作银行发起票据承兑申请,降低了企业银票管理和操作成本。除此之外,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落地“票据融资”产品,为交易商提供包括票据流转、查验、托管、贴现、再开票、托收和质押融资在内的票据综合服务,通过与浦发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前先后成功为交易商发放两笔“票据融资”款项。

 

5. 票据利率总体下降

 

从票据融资利率角度看,2023年前三季度以来,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一季度末、二季度末,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7%2.03%。三季度末,该利率降至1.80%,同比下降0.12%,低于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1个百分点,低于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02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显著。从二级市场利率来看,2023年以来,6M国股银承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呈现出震荡下行趋势,利率中枢基本稳定在2022年相似水平,但关键时点利率震幅较2022年更为温和。前三季度全市场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19%1.78%1.43%。与货币市场其他利率对比分析来看,6M三季度国股银承转贴现收益率低于同期AAA级同业存单利率91个基点,该利差较上半年整体水平扩大0.56%

 

6. 风险防控力度加大

 

2023年以来,票据市场持续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在制度规范方面,一是再次强调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关系,明确贴现业务真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材料要求。二是规定承兑余额及保证金余额比例上限,提出了银票和财票最高承兑余额占比不得超过承兑人总资产的15%,以及保证金余额占比不得超过承兑人吸收存款规模的10%两项风控指标。三是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将信息披露主体从商票扩展至银票、财票,并提出失信惩戒措施。四是明确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在风控体系建设方面,上海票交所持续完善和优化监测指标体系,完善大数据智能化票据交易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功能,为票据市场交易监测、风险管理、经营分析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许多银行持续从定量和定性双维度优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流程管控,提升风险管理精准性和有效性。江南农商行数字化创新推出“E同赢”平台,通过票据预审查系统,防止“双买回行票”“买入代签票”等情况发生。上汽财务公司通过智能风控系统对电票业务流程风险点进行智能监控、提前预警。

 

7.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

 

上海票据交易所自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票据市场各类基础设施,为票据市场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票据市场系统设施,经过多年不断的开发与迭代,已成为票据市场业务拓展、风险防控、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在系统建设方面,上海票交所持续推动票据业务系统升级优化工作,有序组织市场成员重点推进、有序实施新系统的建设、接入和推广工作。中国工商银行等20余家金融机构在上海举行“加快中国票据业务系统接入和推广的倡议仪式”,共同联署发起倡议,呼吁票据市场各金融机构和用票企业从20231215日起将新增电票签发业务转移到中国票据业务系统办理。各市场参与主体一直以来积极响应上海票交所要求,完善自身票据系统,主动做好上海票交所票据业务系统对接相关工作。为保障ECDS系统切换及数据迁移工作的顺利完成,各金融机构积极协助企业做好存量到期票据结清工作,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备案工作,加速推进引起直连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客户通过新系统办理业务。当前,票据市场系统设施已由1.0(“纸电融合”)发展到2.0(“电交融合”作者定位)。系统设施2.0与此前的1.0相比,具有实现了“票据拆分”,优化了票据托收与兑付,强化了风险防控三大特点。

 

8. 应用理论研究进一步繁荣

 

在市场热点研究方面,中国银行业协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以防风险、强合规为重点,组织开展业务调研、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报告编写、刊物出版及宣传等多项活动。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就票据市场风险、中国式现代化票据发展、票据新规的变化影响、票据法修改、票据服务民营经济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业界部分专家学者就票据风险资产计提等展开探讨。在书籍著作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票据市场研究》《票据使用指南》等专业著作相继出版,为票据理论与实践提供指导。在研讨会议方面,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分别就“新规对票据市场影响与策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小银行票据发展”等主题开展学术研讨会议,探索新时代票据市场变化及发展方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票据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票据业务规范创新交流会”,会议审议通过《票据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2023年修订)》并发起成立政策建议、自律规范和研讨交流三个专项工作小组。江西省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也就“中国式现代化与票据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在培训方面,上海票据交易所举办了“票据市场风险防控”“票据交易员专业能力培训”等专题线下培训班,并举办商业汇票信息披露、供应链票据业务、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等“票据云课堂”线上培训等。

 

 

 

二、中国票据市场2024年展望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要求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在宏观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同时,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票据作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利抓手,在2024年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 业务总量预测增长,业务结构有望调整

 

2023年下半年市场数据来看,票据市场对新规展现出了较强的适应力,并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规关于票据期限的调整,加速了资金支付频率,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企业回款速度,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以及新规关于贴现主体的扩充,更符合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2024年票据承兑量在票据新规适应期后、资本新规利好发展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要求做好五篇文章指引下预计会有稳中求进增长态势,贴现量尽管受资本新规变化等总体预计仍会有稳中偏增趋势,随着信息披露工作走向规范化、正常化,商票未来发展会有较快的增长基础,一级市场发展步伐可能快于二级市场,并且国有银行发展可能快于股份制银行,股份制银行发展可能快于中小银行。

 

2. 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会有新动作与效果

 

随着金融业积极做好五篇文章,下一步,票据服务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以及数字金融等将会有新的发展模式与创新产品。在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方面,将进一步推动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发展,缓解企业资金矛盾,将更加注重企业票据融资的便利性,加强企业票据使用保护力度,强化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引导运用信息披露结果评估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在做好票据贴现等常态化金融服务基础上,优化整合单项产品,推出集支付结算、融资融信、避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并通过线上渠道延伸服务触角,以适应企业资金需求灵活性高、周转性快等特点。人民银行将通过再贴现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鼓励发挥供应链票据等金融工具作用,支持供应链上中小微及民营企业融资,如果未来央行再贴利率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对供应链票据再贴现、绿色票据再贴现、普惠企业再贴现等在利率上从优、总量上倾斜的话,票据市场在新一年一定还会有新亮点。资本新规执行后,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根据中小微企业票据发展诉求以及金融业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真实情况,与时俱进对相关制度实事求是的调整变化,可能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效果有望更佳。

 

3. 利率中枢有望变化,波动性持续增强

 

展望2024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将更加突出“进”字,同时强调“先立后破”,通过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保持信贷增量稳定的同时,更加注重资金供给结构的优化。综合来看,2024年票据价格总体呈现趋降后势变化状态,季度、月度、旬度及一些敏感点起伏变化、波段操作将呈常态性,在经济内生增长与政策支持下,利率中枢可能会发生变化,不排除进入后阶段会有市场调整变化期。

 

4. 供应链票据加快发展,标准化票据有望重启

 

从资金信用角度来讲,应收账款拖欠主要基于资金短缺和信用释放不足。近年来,针对应收账款日益高企问题,国家采取系列举措清理企业账款拖欠问题。20234月份、9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就企业账款拖欠问题提出了解决要求。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在《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一文中提出,规范创新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产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票据兼具信用、支付、融资功,可解决企业货款拖欠以及应收账款理性票据化的有效途径。在国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背景下,应收账款票据化以及供应链票据有望加快发展。作为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标准化票据尤其是标准化商票也将有望重启。

 

5. 票据市场创新步伐有望加快

 

在加快市场体系建设进程方面,一是促进跨界、跨业发展,适时引进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促进票据市场不断涌现更多的跨专业和跨产品的组合产品以及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相融合的综合服务产品。二是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资信评估、增信保险制度,推行信用评价制度,成立统一、规范、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建立健全适合票据业务的评级评估指标体系,实行信用定期考评制度,推行票据担保支付机制和保险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信用生态环境建设。三是积极发展票据远期、期权、票据互换产品。

 

6. 统一市场规范性加强,风险防范水平提高

 

随着票据统一市场步伐不断提速,统一市场规范性将显著加强,防范风险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一是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的工作基调下,类票据有望纳入监管,其规范性发展也将引起各方重视。二是资本新规的执行进一步规范票据参与主体行为与考核,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监管约束同业空转、引导回归实体本源的思路,有利于调整票据供需关系,推动供需平衡,引导票据价格回归内在价值。三是互联网票据平台继续整治,企业票据交易行为将趋于规范。

 

7. 金融科技持续发力,数字化票据呈现新亮点

 

系统设施3.0,即“数字票据”,(作者定义,数字票据与新一代系统的融合)是系统设施的未来发展目标。数字票据作为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货币的重要应用场景,未来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也将推动票据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未来数字化票据有望朝着树立战略思维,构建市场生态;打造框架体系,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信息披露,提升市场透明度;夯实科技赋能,完善设施基础;以数据为核心,服务实体经济;创新服务模式,深耕中小企业;防范市场风险,增强监管力度;统筹发展路径,分步有序推进的方向稳步发展。

 

8. 市场信用管理框架逐步建立,商票迎来发展机遇

 

票据信息披露实现了对银票、商票及财务公司承兑票据的信息披露的全覆盖,对于承兑信息及承兑人信用信息披露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并对未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的主体进行惩戒。未来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执行到位,商业汇票信用信息透明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一方面将规范签票企业与承兑人注重提高自身可信程度,另一方面也为票据市场发展扎实了信用基础。此外,评估担保体系开始推进,商业信用框架体系与机制有望建立与不断完善,这将为商业承兑汇票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9. 票据市场未来将会进一步发展

 

票据基础设施设施、新一代票据系统到位后,票据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一是进一步有序发展,未来系统设施可以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相关功能模块,帮助系统参与者管控票据业务风险,及时防堵风险漏洞,防止风险案件发生,促进票据市场更加有序发展。二是进一步快速发展,未来系统设施可以进一步持续优化系统规则,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加强与周边系统交互,保障票据业务进一步提质增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未来系统设施可以强化对创新的支持,一方面推动票据进一步创新产品尽快落地,优先推动票据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绿色票据发展、推动普惠票据发展、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推动民营企业票据发展,并最终实现数字票据;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推动票据国际化进程,未来随着市场对中国票据国际交易中心建设需求增加,一旦中心建立,对提升票据跨境交易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吸引更多境外机构、境外资金参与票据市场,将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金融支持。

 

10. 应用理论研究呈现新变化

 

聚焦国家政策方针以及票据市场热点发展问题,票据应用理论研究将在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加强助力“五篇大文章”的票据发展研究内容,探索票据服务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以及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路径,助力票据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研究;二是加快《票据法》修改研究,加强票据风险研究,推动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业票据业务风险防范研究;三是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功能作用研究,推动统一票据市场研究;四是规范供应链票据创新发展研究,建立与健全票据市场信用管理框架体系研究,信息披露与商业汇票发展研究,探索票据评级、评估、担保机制。积极发挥票据理论研究先导作用,促进票据市场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