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时间:2024-02-05 08:30 阅读量 289
供应链金融服务已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成为不少产业转型的新方向。供应链金融在升级换代的同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迎来发展黄金时期。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也不同。一起来看看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会是什么样子?
01
异于传统的三个核心
供应链金融不是新名词,但其具体运作模式完成了演化升级,异于传统的三个核心点:业务主体、授信模式以及业务模式。
1.业务主体
金融业务主体从银行到核心企业。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作为业务主体,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给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授信。而新模式下,核心企业成为了金融业务的主体,其资金来源也突破银行单一通道的限制,进一步扩展到多元非银金融机构,甚至通过自己获取金融牌照来实现资金的融通。相应的,核心企业也获得了原本属于金融机构的利差收入。
不同于市场将金融业务作为核心企业辅助性业务的主流观点,只要供应链金融可以提供更大的利润,核心企业没有动机限制金融业务发展。
2.授信主体
授信主体由原来的“N”到现在的“1”。中小企业本身直接在银行融资的难度较大,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通过核心企业的类担保获得银行融资,本质上仍是基于信用差进行资金的融通,银行授信主体既包括核心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也即是对N个企业的整体授信。
新模式下,资金方只对核心企业授信,而核心企业再基于实体交易对中下游企业授信,资金风险敞口由银行端下移至核心企业。
作为风险承担主体,核心企业也将获得相应风险溢价收益;此外,基于自身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优势,进一步获得风险定价能力提升的收益,实现产业整体资源优化配置。
3.业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本质上是O2O模式的演化。不同于一般线下体验、线上提交需求的O2O模式,产业链金融的O2O模式中线下因素更为核心。
线下产业因素是供应链金融的根基所在,掌握了核心渠道或具备核心品牌的企业转型供应链金融业务最具优势,其核心位置被其他企业代替的可能性较低。
线上平台最大的作用在于供给、需求信息匹配效率的提升,以及对运作效率的提升。而一般产业垂直领域电商均兴起于近几年,目前仍面临新进入者的潜在威胁,真正具备“护城河”特质的电商平台较少,更需深度挖掘。
02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也不同。产业视角下,金融业务仅作为主业的补充,其存在目的仍在于强化主业,对金融业务的体量没有过多期望;金融视角下,供应链金融业务定位于传统业务转型的标杆方向,且以金融的思维谋求业务推进。
(1)金融领域是一个没有经历过残酷市场化竞争的行业,政策上普惠金融的推进,金融市场格局迎来变数,空间足够大;
(2)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3)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业务。资金端、资产端和风控模式是金融业务的关键要素。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必须抓住金融业务的本质,才可以在变幻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领悟到核心。
资金的融通是金融业务的核心,在供应链金融框架下,资金端涉及到资源规模和价格;资产端有关行业空间大小、行业格局及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把控力;风控端则要看基本模式、产品标准化程度、仓储能力等。
03
资金-渠道or牌照
资金端是供应链金融的开始,中短期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资金规模和价格是核心看点。从资金来源上,可以分为外部渠道资金和内部资金,优劣对比应该回归到对资金成本、息差和风险的影响上。
1.外部渠道资金
外部资金运用本质仍是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差。供应链金融较为保守的模式,即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信用优势获得外部资金,同时基于自身对中小企业业务往来形成的风控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融通业务。
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外部融资能力上的差别是信用的差别,供应链金融存在的基础也即企业之间的信用极差。
信用极差大小决定业务空间,资金成本低,规模易触上限。在外部渠道融资模式下,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都作为金融机构的乙方,定位上没有本质差别,真正的差别在于对于外部资金的融资能力,所以信用极差的大小决定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
核心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容易,同时贷款成本较非银机构融资成本要低,一般在7%-10%左右。外部融资模式下最大的瓶颈及资金规模,基于信用差获得的金融业务,在空间上容易受到限制,这也是产业视角下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空间持保留意见的原因。
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看,未来更看好通过获得金融牌照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的模式。
2.获取金融牌照
甄别不同牌照价值,看杠杆、看资本实力、亦看资金价格。核心企业申请金融牌照最大的价值在于对资金端把控力的增强,且在经营战略上相较于纯利用外部资金,更偏向于金融机构的定位。价值选择上,自身资本实力越高、杠杆倍数越高、资金价格越低则价值越大。
资产证券化加速杠杆释放。目前券商资产证券化已经实行注册制,同时各类资产管理平台都为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以及转让提供便利,从而加速资金杠杆的释放。若参照美国资产证券化资产规模占GDP40%的比重,国内资产证券化空间5.6万亿,核心企业在资产端的操作空间将大为提升。
04
弱上下游:融资需求存在痛点
上下游强弱决定融资痛点程度。上下游企业越弱势,其融资需求越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融资痛点的存在是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前提。
供应链金融所要解决的正是上下游企业融资痛点问题,痛点越深,供应链金融施展相对优势的空间越大,而较为强势的上下游则意味着核心企业转型金融服务的难度越大。
传统金融机构以不动产抵押为主,供应链金融以动产抵押为主要竞争手段。一般中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而以应收账款和存货方式存在的动产较多,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难度大。
核心企业基于实体业务往来所具备的信息优势,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动产质押融资,形成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产异化竞争格局。
05
强控制力:解决痛点能力
垄断优于寡头,寡头优于竞争。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已经在产业链中某些环节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大小决定其对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话语权的强弱视核心企业经营业务的市场格局,垄断优于寡头,寡头优于竞争。
其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话语权最强,这将在两方面提升核心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1)对上下游把控力越强,相对信用极差越大,融资相对优势越大;
(2)更强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导能力。
工业企业对行业把控力侧重产业中上游,电商平台侧重下游。
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不同位置,将直接决定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展业领域,可从覆盖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判断价值。物流企业覆盖领域最为广泛,但相对于制造企业和电商平台,物流企业业务深度较低;核心制造业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接触较为紧密;
电商平台在广度上最低,但由于较高的消费频次,其具备最高的覆盖深度,如京东白条等即是在与消费者高频次互动形成的大数据基础上展开。
06
风险把控见真章
金融竞争本质在于风险定价能力。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核心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优势的本质即在于风险定价能力的增强。电商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大数据下的信用评估体系,产业类核心企业优势在于对动产融资的把控力。
产业类核心企业风控:产品标准化+仓储能力。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价值评估越容易,同时高度标准化的产品在资产处置上更容易,降低流动性风险。核心企业自建仓储可以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也是产业类核心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平台类核心企业风控:大数据优势。电商平台类核心企业,拥有更高的业务频次,上下游分别为供应商和消费者,基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款以及信用融资是主要形式,风险控制主要依靠平台交易往来所形成的大数据优势,比如京东白条的风控模式。
07
行业信息化龙头
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系统是杀手锏:行业信息化龙头转型供应链金融。行业信息化龙头,为特定某个或两三个行业提供信息化服务。长期以来,信息化服务商的主要利润来自软件、系统集成和系统运维三大部分,维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速度。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龙头企业切入金融领域正成为行业标配,供应链金融研习社也为此创造许多案例。
行业信息化龙头借助软件的推广使用,渗透到服务对象的生产、经营交易中去,产生系列大数据,这些数据本身即是征信系统天然素材。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征信体系是信息化龙头风控利器。供应链金融本质仍是金融,风险定价能力仍是竞争的最为核心的内容。
按照我们在五维模型中的分析,在于传统金融的对比中,供应链金融的风控优势有两方面:大数据下的征信系统、融资质押标的下的标准化,显然信息化龙头在前者具备明显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优势。
五维模型定价值:征信系统是杀手锏。行业信息化龙头依托大数据,在风控端具备优势,市场空间方面视不同行业而异。需要指出的是,行业信息化龙头一般缺少对于上下游企业的掌控力,在金融供给总体不足的市场环境中,风控以及业务实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