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释放强烈信号!

时间:2024-02-20 14:35        阅读量 178

2024年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强调,要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亮点,释放了怎样的重要信号?一起看看吧。


全面振兴“路线图”:六个重点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


释放重要信号

 

▲重要引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由点及面,扩容建设,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各地都可学可鉴。归根结底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

 

▲重要部署——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导向,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

 

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要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部署。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要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进一步提升监测及时性和帮扶精准性。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

 

▲重要目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改厕等,强调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2.39∶1。”中央农办负责人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目的就是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

 

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经营项目,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把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补贴补到位。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总而言之,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广辟增收门路,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

 

▲划定“红线”——人民论坛注意到,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除了布局“三农”领域多个方面重点工作,还在耕地保护、乡村规划、平安乡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划定了“红线”。如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等。

 

在建设平安乡村方面,文件明确指出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

 

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文件要求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等。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繁重,需要汇聚各类人才力量提供坚实支撑。如何把握人才这个关键因素,实现乡村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农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章文光提出了四个关键。

 

强化保障: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打造良好乡村生活环境。统筹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加大对教育、交通、医疗、卫生和通信等基础配套服务的投入力度,改建农村空房,解决下乡人才住房难题。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的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营造乡村创业就业环境。


多元引才: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方式。基于需求精准引才。一方面,政府统筹规划乡村发展所需人才类型和数量,不断完善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防止人才引进同质化,缓解乡村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以搭建校企交流平台为契机,吸引高层次人才进驻乡村,促进乡村人才与乡村振兴项目相匹配,努力形成人才与项目相互促进的格局。拓宽渠道分类引才。一是推进乡村户籍人才返乡发展、双向发展。二是吸引人才下乡发展。加快推动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建设,扩大农产品市场,提升农村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吸引优质企业投资农村,号召农业科技人才与电商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全面育才:完善乡村人才培育模式。整合资源形成培育合力。第一,充分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资源渠道,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的治理能力;第二,涉农高校应打造实用精品涉农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第三,推动校地、城乡教师交流,提升基层教师业务水平,培育乡村教育人才;第四,引导地方企业吸纳乡村人才入企培训,支持涉农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开展职业培训教育,促进乡村人才技能提升和经验积累。实施人才分层分类培育。以开办农民培训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组建乡村专业技术培训班、企业高技术人才工作站等为平台,以对接现代农业生产和电商产业为导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践基地,提供观摩和实习场地,结合短期培训、持续提升等多种培养方式,邀请涉农专家下乡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和专业指导,依据人才特点分类别、分层次、分内容适配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本土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发挥乡村人才的最大价值。


有效留才:健全乡村留才机制。健全干部选拔与财政保障机制。一方面,打通人才流动和晋升通道,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另一方面,合理配置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资金,协调各方资金加大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健全乡村人才奖励激励制度。一是推进乡村人才福利待遇的提升、薪酬体系的改善、优惠政策的倾斜,加强物质激励;二是有效落实乡村人才研修培训、节日慰问等制度,构建精神激励;三是优化乡村人才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优秀乡村人才评选等活动,强化人才激励。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激励制度体系,提升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来源 | 人民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