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操作自主性不断增强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空间充足

时间:2024-02-26 14:21        阅读量 235

2月5日,市场期盼已久的降准正式落地。本次降准 0.5 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这项措施宣布于1月24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该发布会上宣布了一揽子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磅举措,除降准外,还包括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调整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等措施。

 

这些措施获得市场人士“点赞”。业内人士评价此时降准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调的决心,给市场吃下“定心丸”。

 

在同场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详细阐述了货币政策的取向。“中国的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兼顾内外均衡。”潘功胜如是谈到。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面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人民银行立足国内经济发展,两次下调了政策利率,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了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优化信贷结构,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同时,人民银行、外汇局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通过宏观审慎管理等措施稳定市场预期。总体而言,人民币汇率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了基本稳定。

 

进入2024年,国际形势会如何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又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刚刚过去的2023 年,全球经济整体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长前景分化,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等挑战。受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美债供给冲击等因素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在波折中总体恢复向好,一季度呈现疫后脉冲式修复,二季度起增长动能转换,随后伴随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台,经济逐步回升。

 

在这个过程中,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回顾过去几年,在美联储政策“大收大放”之时,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坚持以我为主。业内人士分析称,2022年以来,全球股债汇“三杀”一度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债券大幅波动,虽然本轮金融周期下行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弱于历史上的几次,但一些经济实力偏弱、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相较而言,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这源于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3年,全球通胀与经济下行相互交织、发达国家货币紧缩政策走向尾声、逆全球化浪潮惊涛拍岸、地缘政治风险此起彼伏,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显著压力。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了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历数了过去一年里货币政策的多个“重要动作”: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市场利率下行,引导商业银行有序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支持,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薄弱环节,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他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人民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相机调整,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盘活存量资金,对经济修复形成有效支撑。

 

“总体来看,2023年政策大招频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如是总结。他表示,“特别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举措也接连出台,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约5000万笔、23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下降,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惠及超过1.5亿居民。”

 

外部掣肘因素大大降低 

 

货币政策操作空间进一步拓展

 

 

迈入2024年,国际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有利于我国的变化。潘功胜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处于收敛,这样一种外部环境变化,客观上有利于增强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展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

 

对此,连平对记者分析称,当前全球通胀压力逐步缓和,美欧货币政策由紧转松,中美息差水平将持续收窄,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前景柳暗花明等,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受到外部掣肘的因素将大大降低。

 

对潘功胜谈到的“2024 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性将朝着压力减小的方向发展”,温彬认为“2024年随着海外加息进程步入尾声、降息提上日程,更为我国货币政策打开空间”。

 

实际上,就在北京时间2月1日凌晨,美联储2024年首份利率决议重磅出炉。美联储如期“按兵不动”,声明文件删除有关“额外政策紧缩”的描述,暗示加息已经结束。“美联储降息只是时间问题,二季度落地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掣肘大幅减弱,更加有利于‘以我为主’。”温彬表示。

 

连平也持相似观点。他预测,2024年年中前后,美联储或开启首次降息,全年可能降息4次,约85—100个基点;2025年或进一步降息200个基点。“除此之外,中美两国之间围绕增长路径、物价水平、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相对变化将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走强。”他分析称,下半年,随着美联储降息进程确立和中国经济进一步回稳向好,2024年资本有望从美国市场回流新兴市场,尤其是经济增长水平在全球表现良好的中国将成为最主要的受益者。

 

从内部环境看,连平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将协同推动经济增长。不过,他也提到,当前微观层面仍存在预期不稳、信心不足、需求偏弱等问题,需要借助更多金融工具缓释风险,增强市场主体信心。

 

“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环境看,2024年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的空间都不小。”董希淼也从两方面加以分析:从外部环境看,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将结束,甚至还可能出现降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拓展了更大空间,使货币政策更能兼顾内外均衡,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物价水平低位运行,人民银行表示要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这也意味着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发力。

 

更好发挥“总量+结构”双重功能 

 

对实体经济形成更有力支撑

 

 

对于2024年货币政策取向,在前述发布会上潘功胜总结四个方面:总量上保持合理增长,价格上兼顾内外均衡,结构上注重提升效能,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同时,他还宣布了包括降准、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重磅利好。

 

对此,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关键时刻降准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近期增长动能边际放缓,能否实现2024年经济‘开门红’,对全年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有业内人士谈到,“当前,各地政府也在积极储备地方专项债、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准备开年发力。此时降准是人民银行抓紧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根据形势变化前瞻布局的有力政策措施,及时向市场传递了年初就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政策信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当前正处于巩固经济、稳预期的关键时刻,连出超预期降准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政策,体现了坚定不移稳经济、稳市场、稳心态的态度。而且,作为传统的重量级货币政策工具,降准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有利于增强社会信心和底气。

 

温彬认为,降准时点选在 2 月初和春节前,是源于多方面考量,将有效改善流动性环境,对冲春节流动性缺口、稳定宏观预期、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对货币政策接下来如何发力,董希淼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的态势并不十分稳固,市场对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抱有较高期待。

 

更好发挥“总量+结构”双重功能,是多位专家的共同预判。连平预计,2024年人民银行将通过加快政策工具创新,通过扩大和创新结构性工具的应用、畅通企业直融渠道、持续推进金融开放等多种措施促进信用扩张,同时加强政策协同,支持财政政策更有力度、更快地推动投资扩张。

 

温彬也表示,2024 年总量政策工具空间进一步打开。“潘功胜进一步指出‘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强调要把物价水平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重要考量因素。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相呼应,在当前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的情况下,2024年货币政策适度发力值得期待。”他谈到。

 

同时,围绕结构性货币政策,温彬分析,此次设立专门的信贷市场司,其任务指向性更加明确,会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信贷政策实施的精准度,也突显了人民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融资服务的决心。在他看来,2024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并着力于提升政策效能。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马梅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