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数据要素×”来了 对金融机构有何影响?
时间:2024-03-05 09:55 阅读量 237
国家数据局近期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称《计划》)。《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计划》强调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实效,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开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
对于金融行业和金融机构,“数据要素×”意味着什么呢?
“数据要素×”金融服务意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融合利用科技、环保、工商、税务、气象、消费、医疗、社保、农业农村、水电气等数据,加强主体识别,依法合规优化信贷业务管理和保险产品设计及承保理赔服务,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数据要素×”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在依法安全合规前提下,推动金融信用数据和公共信用数据、商业信用数据共享共用和高效流通,支持金融机构间共享风控类数据,融合分析金融市场、信贷资产、风险核查等多维数据,发挥金融科技和数据要素的驱动作用,支撑提升金融机构反欺诈、反洗钱能力,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水平。
事实上,我国较早意识到数据治理重要性的行业就是金融业。近年来,我国监管部门日益重视金融机构数据治理能力的建设。从2018年5月发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到2021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再到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及业务合规性的要求不断提升。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金融机构面对的数据体量日益庞大,同时金融行业因其特殊的风险属性,对系统的稳定性、业务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在金融数据要素的流通、应用方面,数据安全、数据治理、数据价值挖掘等成为重要命题。
《计划》支持部门、地方协同开展政策性试点,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结合场景需求,研究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落地举措,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模式。鼓励各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强模式创新,及时总结可复制推广的实践经验。推动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数据资源进行会计处理。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