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深化产融结合 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03-15 09:34 阅读量 279
通汇资本:供应链票据深化产融结合 助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发布时间:2024年3月14日
为贯彻落实《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银发〔2020〕226号)有关精神,促进区域供应链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及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于2021年2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通知》(鲁财金〔2021〕9号),提出了对推动应付账款票据化、推广供应链票据平台及应用的具体支持政策。在此背景下,山东高速集团支持其权属单位山东通汇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通汇资本”)积极向上海票据交易所申请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以票据科技创新深化大型国有企业产融结合,践行社会责任,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汇资本所建设的供应链科技平台(简称“通汇科技平台”)于2022年1月初完成了与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技术对接,截至2024年2月29日累计发生供应链票据业务总额760亿元,其中2022年度业务总额114亿元,2023年度业务总额527亿元,2024年开年仅6周时间即实现年度业务总额突破100亿元,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在通汇科技平台开通供应链票据服务的万余家企业中,有近8000家为小微企业,涵盖了19个行业大类,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建筑业(占比39%)、批发和零售业(占比22%)以及制造业(占比18%)。通汇资本从供应链票据的应用场景出发,守正创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取得实效。
围绕区域特征加速票据场景化应用
山东省经济结构中,大中型企业占比较大。其中,国有大型企业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供应链核心企业角色,其通过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可将自身的优质商业信用充分传递至产业链中庞大的中小微实体企业,盘活中小微企业因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服务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资产,进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难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在服务大型国有企业方面,通汇科技平台针对国资委在司库体系建设中对“票据信息的动态采集、可视监控和兑付预警”的具体要求,结合供应链票据“账户统筹管理、链路实时可查”的产品特征,在统一核心企业诸多产业链企业用票环境的同时,优化了供应链票据账号与企业资金结算账号的“一对多绑定”服务,确保企业在不改变此前资金结算开户行的情况下,根据自身需要调动任意已绑定的银行账户完成供应链票据业务中的有关结算操作。
通汇科技平台除包含供应链票据签发、背书、贴现、提示付款等主要业务功能外,综合运用了企业信息认证、OCR图像识别、数字证书及电子签名等先进技术,并对接国税发票信息系统、核心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系统、地方财政支付系统等数据,针对各产业链多元化用票场景,实现了企业票据业务操作与供应链信息的智能化匹配,从技术层面为平台的合规化运营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通汇科技平台为核心企业提供了业务办理入口的场景化部署以及票据流转全链信息的管理后台,助力其司库管理体系的建设,为所在区域的数字经济活跃提供了新动能,形成了供应链票据应用推广的“山东模式”,以“走在前、开新局”的奋进姿态书写以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立足科技互连提升小额票据使用能效
供应链票据这一创新产品的初衷,就是将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的业务流程嵌入供应链场景,最大限度为用票企业创造便利。作为新一代票据系统的第一期产品,供应链票据率先实现了“可找零”,最小计价单位为0.01元。通汇资本向产业链企业重点推介了这项功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针对以山东高速集团为代表的大基建行业的产业链特征,充分运用供应链票据率先实现可找零功能的便捷支付属性,以活跃票据流转推动大基建行业企业的“清欠”,落实对各级中小微企业的及时支付。2022年11月,某大型基建企业开始在通汇科技平台签发供应链票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其上游近400家各级供应商相继入驻平台。这当中数十家链路中段企业,以转付票据的方式实现了账期的零成本衔接,全产业链的流动性得以激活,大幅压降了各参与企业的财务成本,充分落实了核心企业压降“两金”、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经营要求。
通汇科技平台上供应链票据活跃的拆分流转,使得产业链末端的中小企业持有小额票据办理融资的比例不断提升。从通汇科技平台2023年度的统计数据来看,全年共发生5538笔供应链票据贴现业务,其中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占比34%、20万元至50万元的占25%,50万元至100万元的占比16%。上述数据一方面从实践上印证了供应链票据对中小企业小额融资的支持深度,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小额票据融资线上化程度提升的必要性。
通汇科技平台在发展初期即向合作的商业银行在平台开通了“机构客户端”,使其能够将商票贴现的办理信息直接展示给持票企业,从而解决了中小企业商票融资时市场供、需两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票据融资可得性的同时,也使核心企业增强了统筹管理资金与授信的能力、使商业银行增加了线上获客的效率,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为压降商业银行在受理小额供应链票据融资时的人工成本,通汇科技平台积极与部分商业银行系统进行了专线接通,将其线上贴现业务流程嵌入到供应链科技平台,实现了企业在通汇科技平台的“一站式”融资服务办理。2023年12月,某小微企业在通汇科技平台上,向青岛银行发起了99489.94元的贴现融资申请,基于通汇科技平台与青岛银行总行的科技对接成果,该融资业务自企业提交后,不到3分钟即完成了放款。此类业务模式创新破解了中小企业小额票据“融资难”的问题,以科技金融的方式有效提升了供应链票据的融资可得性、便利性。
摸索模式创新丰富票据支持普惠路径
通汇科技平台上的出票人企业规模不一,金融机构为其核定的融资利率也不相同。2022年6月初,通汇科技平台与上海票交所新一代票据系统实现同步上线。本次重大升级完成后,供应链票据新增了质押、保证等重要功能。针对规模较小的出票人企业较难在商业银行取得商票保贴额度的情况,通汇资本积极协调了其所属集团母公司本部为其所签发的供应链商票作为承兑保证人,结合当地人民银行针对供应链票据的专项再贴现支持,推动了金融机构的直贴利率压降,并结合平台“融资服务直达”的机制,将低息贴现的服务精准推送至持有符合条件供应链票据的企业,其贴现利率较此前使用网银内传统商票或采用流贷获取资金时,压降幅度约在50%左右,丰富了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共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的形式,破解了“融资贵”难题。
在上述实践的基础上,2023年度通汇资本积极推动与山东省担保集团、山东农担公司等政策型担保机构的合作,由此类增信机构作为中小型企业承兑供应链票据的承兑保证人,以提升大型企业对此类票据的接受度。2023年4月,山东省东营市某“专精特新”企业,在通汇科技平台上,经由山东省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保证增信,向南京市某大型上市公司进行了金额为2978334.70元的供应链票据签发。在该业务实践中,提供担保增信的机构表示,正是由于供应链票据所独有的全链路信息管理能力,才使得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科学扩展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丰富供应链票据的融资模式,引入债券市场资金对持票中小企业的支持,在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以及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指导和支持下,通汇资本积极开展了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尝试。2023年11月,“通汇数科2023年度第一期鲁高速-路桥集团供应链票据定向资产支持商业票据”成功发行,此次业务共有125笔供应链票据资产入池,最小一笔金额为3667元;服务了来自10个不同省级行政单位的95家中小型持票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有效盘活了产业链上的票据资产,丰富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在“引金融活水”的同时,做到了“精准滴灌”,为普惠金融再添“直达通道”。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23〕15号),在“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当中提出了“规范发展小微企业供应链票据、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等业务”。供应链票据作为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品服务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的综合运用下,供应链票据对于我国供应链金融规范发展、产融深度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通汇资本将继续在科技研发、模式创新和运营推广等方面采取多维努力、协调多方参与、组合多元服务,围绕供应链票据这一创新工具,为全市场提供产业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票据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