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发挥票据功能 服务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时间:2024-04-08 18:50        阅读量 167

发挥票据功能 服务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作者:江财九银票据研究院  肖小和

赣州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谈铭斐


赣州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熊星宇


江西财经大学票据研究方向硕士  谢玉林




一、金融强国建设就要做好“五篇大文章”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重磅分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融强国”概念,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强国的概念应当包括内外两个维度,即对内拥有资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发展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对外在国际金融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能够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拓展金融业务和市场份额。


金融强国的提出,不仅是从一国决策视角重新审视金融发展与国家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更是从理论角度为当代金融学的研究创新、价值理念提升提供新的指引。有利于推动金融业切实履行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一带一路”,支持产业政策,实现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即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等六大部分。


1、建设金融强国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必要性


一是我国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求。从国内看,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改善产业体系结构性失衡、产业创新驱动力不强、产能利用率总体偏低、资源与生态约束严峻等问题,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我国资源禀赋、市场空间、产业体系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蓄新的发展动能。同时,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增长动能也需要转变发展模式,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国际看,在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战略突围的关键。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沿着区域化、本土化、分散化的趋势演进,既往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阻断风险。我国亟需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各个循环节点,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升级。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产业体系逐步向科技化、绿色化、数字化和融合化发展道路。在制造业企业内部不断使用科技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迭代升级和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在农业产业的科技化则是逐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生产;在服务业的科技化则体现在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精细化和品质化,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2、票据要助力服务“五篇大文章”


票据是金融的重要信用工具之一,是属于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的特色产品之一。它助力服务是应有之义,同时效果明显。票据是指出票人依照票据法签发的,由自己或者委托他人在见票是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有价证券,包括支票、本票和汇票。票据是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交易和调控于一体的信用工具,票据拥有支付结算的特点,自企业签发票据进行承兑之后,可以通过背书实现票据权利的转让,票据到期时进行兑付。在企业急需资金时,将手中持有的票据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此时则体现了票据融资的作用。贴现后的票据进入银行转贴现交易市场,而受各大银行直贴现利率和资金成本的差异影响,导致转贴现市场上票据的利率变化起伏,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间,商业银行在转贴现市场上买卖票据,体现的是票据投资、融资和交易的特点。同时,票据再贴现是央行传统的货币政策调节工具之一,是央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放资金的方式之一,可以引导市场利率和调节社会融资成本,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此时票据发挥了调控的特点。




票据在服务“五篇大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票据是服务科技金融的理想工具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作用,能够很好地帮助科技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票据具有支付与融资等信用功能。在科技企业初创及成长阶段,可以通过引入担保机制,加强票据的使用,充分利用票据的短期融资功能,帮助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票据能够支持科技创新、创造、创业的发展。在科技企业使用票据解决初期融资问题时,它们就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科技创新实践上,而不会因为资金不足,导致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搁置、无法实现成果转化。票据能够支持科技更新改造、支挥科技走产业化、专业化、应用化发展道路。


第二,发展绿色票据是发展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绿色金融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即绿色ABS)、绿色票据、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和绿色股权等。绿色票据作为绿色金融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势必会带动绿色金融的发展。要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绿色金融新篇章,离不开绿色票据。


第三,票据能够很好地服务普惠小微企业,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上海票据交易所针对票据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票据流转与贴现效率的问题相继推出“票付通”和“贴现通”产品,根据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推出“供应链票据”产品。依托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供应链票据业务大有可为,供应链票据依托企业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信用主体,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缓解债务链条问题,有效缓解供应链条上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同时,票据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融资便利性以及较低的融资成本,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23年7月,票交所全面推广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票据的等分化,进一步提升了票据支付结算的便利性,中小企业利用票据进行支付更加灵活。


第四,基于票据其自身特点,票据服务养老金融具有天然优势,能够推动养老金融的发展。由于养老产业融资周期长、回报低,市场风险较为突出,造成银行对养老产业信贷一般持较谨慎的态度,票据以其自带的支付属性、融资属性和便利性等特征,具备服务养老金融以及养老产业的天然优势。


第五,数字票据天然嵌入数字金融,可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数字票据是数字金融的重要应用场景。从单个企业角度看,数字票据可以满足支付、融资、投资等多重业务需求,服务多重业务场景;从供应链、产业链角度看,数字票据可以打通链内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可以为链内核心企业及成员单位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实现各自的金融需求,促进供应链、产业链更好运行。数字票据可以促进数字金融发展。经过多年发展,票据市场业务规模较为庞大,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分支。截至2023年12月末,票据承兑余额18.6万亿元,票据贴现余额13.3万亿元。大力推动数字票据发展可以有力支持数字金融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数字票据可以为其他数字金融产品提供发展经验。票据市场是金融信息化应用承兑较高的领域,早在2017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曾实验性开展过数字票据业务,虽然业务数量与金额不大,但已成为最早尝试数字化的金融产品。未来,如重启并大力发展数字票据,可以为其他金融产品探索数字化经验,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全面发展。




二、发挥票据功能,服务好“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五篇大文章”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做好这“五篇大文章”,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作为金融的一个子系统,票据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加快推动服务“五篇大文章”的发展,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1、票据发展顺应时代,推动打造科技金融文章


虽然金融业做了许多工作,据统计到2022年我国科技金融规模达数万亿,2023年3季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47%。但是,科技金融支持力度还是要继续加大。除了证券等资本市场外,银行、保险、信托、资管等行业对科技的创新实践发展,在理念、模式、体制、机制、产品、服务、风险和管控等方面都要与时俱进,有新的变革,特别是“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有赖于金融深度与广度对新科技、新市场、新赛道、新业态的多维度、多方位、多元支持,三者之间才能良性互动。


一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票据服务科技金融中心。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科技金融中心,并与票据部门协同,持续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票据服务科技金融重点领域,针对本行白名单之内的科技企业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加大风险容忍度,对工作人员为科技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给予绩效考评的政策倾斜。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在数据安全和客户授权的前提下,推动跨部门间的科技企业数据信息共享,为票据支持科技金融发展营造适度宽松环境。


二是要强化票据在先进科技行业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等领域,保证科技型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增强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于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细分科技行业市场,强化对于科技企业的研究与分析,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推科技强国建设。另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要大胆使用票据,在合规合法的情况下,主动向银行披露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外部监督,提高企业信用水平,为下一步多渠道融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要发挥票据服务科技咨询培训行业作用。科技发明和科技成果有其专业性和高门槛性,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票据在服务科技金融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相关的专业领域,但不是所有票据从业人员都对科技企业有所涉猎。因此,需要拓展票据在科技咨询培训行业中的应用,加强与科技咨询培训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科技领域的资源和信息共建共享,发挥票据服务科技咨询培训行业作用,进而促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四是要发挥票据支持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目前,由于符合“专精特新”企业用于技术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的中长期贷款产品品种少,而社会融资的中介费、过桥费等费用高,再加上国有资本普遍只关注企业中后期项目,对于初期“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植催长意愿和驱动力不足,导致“专精特新”企业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票据贴现相对于企业原有的融资渠道而言,既能够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又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


五是要创新票据产品,发挥服务科技与产业融合作用。当前限制我国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科技成果转化低下的问题。一些科技成果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但是却不能为企业带来盈利或者利润空间较小,极大地遏制了科技创新。要创新票据产品,将科技成果和产业相融合,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和市场化程度,激发企业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促进科技金融发展。


六是要发挥供应链票据在服务科技更新改造与产业转型中的作用。供应链票据属于电子商业汇票,其出票、承兑、背书、质押、保证、提示付款和追索等业务,均适用票据法律关系,受票据法的保护。供应链票据具有“可拆分”的特点,能够实现票据的多级流转,解决科技上下游企业资金流转问题。同时,科技企业在进行科技更新改造与产业结构升级时,出现资金紧张,此时它们也可将手中持有的供应链票据向商业银行申请贴现,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融资,缓解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而无需以更高的代价从其他渠道获得融资。


七是要防控票据在科技产业行业中的风险。由于科技型企业天然具有的高风险性、周期性长、失败率高等特点,就对票据在科技企业中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对监管机构而言,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准备,对票据支持科技金融发展可能产生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第二,对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银行机构实际情况制定科技企业的授信政策,适当提高中小微科技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加强票据从业人员对科技企业的跟踪和研究,防范道德风险;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科技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第三,对科技企业而言,要诚信经营,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在银行工作人员审查时,主动披露相关信息,减小因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风险。


2、绿色票据促进低碳经济,实现绿色金融畅想


2020年9月我国首次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和后盾,到2023年12月末,我国绿色贷款本外币余额30.08万亿元、境内绿色债券余额1.98万亿元,居全球第一、第二位。但是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绿色标准及评价体系、建设信息披露等制度、完善激励约束和评估机制、创新产品和服务、坚持整体思维、立足国情和技术实现等方面。


一是要转变发展理念。绿色票据是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与现有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并不冲突。企业要勇于使用绿色票据,通过签发绿色票据,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间的支付需求,并且在企业出现临时性的流动性资金需求时,可以将手中持有的绿票到银行申请贴现,以获得较低成本的融资。商业银行要深入贯彻国家发展理念,主动帮助绿色企业贴标,积极办理绿票贴现,更好地促进绿色票据的发展。


二是要明确绿票标准。目前制约绿色票据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其标准界定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绿色票据就无法实现全面放心的发展。绿票标准明确之后,一方面,企业签发绿票就有了遵循,明白需要达到何种条件才能签发绿票;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对绿票办理贴现业务时,减少了其对绿色票据的认定流程,再加上央行对绿色票据提供优惠利率,使得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绿票贴现业务的积极性更高。


三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绿色票据平台。绿色票据的发展离不开其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要在当前票交所的基础上,由金融监管机构牵头,多部门联合构建绿色票据平台体系,加快建立银行间绿色票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绿色票据信息、数据共享和不同银行对绿色票据的互认,提升绿色票据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破解绿票领域信息不对称问题,使绿色票据发展更健康、更规范。


四是绿色票据发展要选择重点行业试点推进。基于绿色票据的发展现状考虑,绿色票据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实现绿色票据的全面发展之前,要选择在重点的行业先行试点,比如新能源、环保等行业,结合当前该行业绿色票据的发展现状,建立第三方评估和认定体系,统一该行业的绿色票据标准。在该重点行业发展绿色票据的同时,注意经验总结,为今后在全市场推动绿色票据发展破除障碍。


五是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金融科技有助于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有助于金融监管当局更加有效地实施风险监管、降低监管成本。绿色票据的发展需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解决绿色票据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少绿色票据的风险,激发绿色票据的发展活力。


六是要有政策、机制支持。首先,逐步完善绿色票据法律体系。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和绿色票据发展现状,加快票据法修订进程,增加绿色票据的相关条款,确保绿色票据发展有法可依。其次,建立绿色票据政策扶持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政府担保等方式,为绿色票据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商业银行给予绿色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量、风险拨备、不良核销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再次,加强顶层设计。监管部门制定绿色票据发展目标及其规划,统一绿色票据的认定标准。最后是完善绿色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绿色企业应主动披露环境信息,便于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绿色票据业务。


七是要防范绿票风险。绿色票据作为票据业务的一种创新产品,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各项制度不健全,标准未统一,存在着“洗绿”、“漂绿”等风险。所以在发展绿色票据的同时,要注意其风险防范。一是监管部门要实现对绿色票据业务的穿透式监管,建立绿色票据监管平台,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二是引入绿色票据担保机构。如果绿色企业在票据到期时无力偿还债务,担保机构将会支付一定的资金给持票企业,以减轻持票企业的损失,进而降低绿色票据风险。


3、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切实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银行业通过数字赋能服务下沉、发挥点多面广优势延伸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其普惠金融业务。到2023年9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为25%。但是,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还有大量提升空间,我国近6千万户企业,普惠型小微企业占比很高,28万亿元贷款与157万亿元的企事业贷款占比,不到20%,与普惠型小微企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来看远远不匹配,所以,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提升、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金融供给与需求匹度提高、支持农村、效县地区及民生领域方面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惠金融服务,需要进一步研究政策制度的推进。具体而言:


一是认真研究票据服务普惠金融的政策制度与考核机制。为进一步提升票据服务普惠金融能力,积极引入第三方融资担保、保险机构,通过担保的方式为符合普惠金融服务条件的小微企业开展票据承兑、贴现的增信,提高票据的认可度和流动性;或充分发挥政府融资担保的作用,通过财政部门、财政资金引入票据市场,并设立准入白名单,通过国家或地方担保基金,为符合国家和本市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和涉农企业提供票据融资担保服务或支持担保机构为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同时,不断完善票据服务普惠金融考核机制,如将贴现增加对银行业机构承兑占比,再贴现增加量和调整价格,考核列入小微企业之内,贴现的资本占用可以因承兑或持票企业进行微调等。


二是大力发展供应链票据,更好更精准地服务中小微企业。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产生应收应付关系时,可以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直接签发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可以在企业间转让,通过贴现或标准化票据融资。供应链票据的核心在于通过将小微企业与核心企业资信捆绑,能够将单个企业风险转化为供应链整体风险,起到分散金融风险的作用,依托核心企业的资信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三是积极推动应收账款票据化,发挥票据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作用。由于应收账款不具有确权效果,其流转过程中对于原始债务人约束往往较弱,而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议价谈判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工业企业涉及生产、销售、回款等多个环节,研发、生产周期普遍偏长,账期不匹配造成的资金短缺是工业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容易发生故意赖账、拖欠等情况。票据与应收账款的应用场景相似,核心企业通过签发票据能够享受到延期付款的便利性,小微企业收到票据可以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融资,缓解现金流不足的压力。因此,各金融机构可以加大对票据的推广使用,重视票据业务的发展和推广,以票据作为切入产品进入供应链发展票据业务,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工作开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四是要不断创新票据产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多样的普惠服务。自2016年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以来,票交所先后推出“票付通”、“贴现通”、“票交所信息披露平台”等票据创新产品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效推动了票据市场的发展;此外,票交所顺应供应链时代发展需求推出“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大大提升了票据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小微企业通过票据进行融资的成本。各大银行也针对票据业务进行业务创新,如京票的“秒贴”、各大银行的“保贴”、平安银行的“免开户贴现”等,有效提升了票据服务质量,使得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更高效更便捷的票据服务。


五是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为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难题注入新动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日臻成熟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普惠金融工作目标。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有以下几点优势:1.拓宽服务边界;2.降低交易成本;3.提升治理质效;4.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我国注重数字普惠金融转型,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形式。票据数字化是解决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使得票据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的必由之路。建设票据数字化需要坚持前瞻思维及系统观念,持续推动票据数字化顶层设计,并不断加强市场基础设施、法规制度、系统平台、数据确权与治理等方面建设,以消除数字鸿沟,优化资金供给,促进宏观调控与精准滴灌相结合,让票据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


六是银行机构要积极开展市场科技平台合作,在增加获客渠道的同时,推动中小微企业票据发展。银行业机构在主动创新,注重金融科技投入研究的同时,应加强与市场科技平台的合作,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如最早接入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的简单汇平台,截至2022年底,经过简单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供应链票据业务的合作金融机构超100家,开通供应链票据业务用户超4000家,签发、背书、贴现累计交易规模超440亿元。而如今接入票交所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供应链平台已达24家,其中不乏银行自主搭建的供应链平台如“平安好链”,在发展自建平台的同时,各大银行业积极与其他供应链平台合作,切入供应链票据等业务,通过有效市场的市场竞争与合作扩大业务规模,同时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票据服务。


七是要防控票据风险。中小微企业往往不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未形成有效的内控机制,因此,在推动票据服务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需共同发力,防范票据风险。金融监管部门需强化对票据业务的监督管理,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及时出台、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与执法部门保持高度联动,提升执法力度与效率,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银行等金融机构应针对票据业务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避免票据违规事件的发生;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法律是企业向好发展的保护屏障,只有遵守法律法规,企业才能在享受票据市场服务的同时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4、票据经济保障民生,支持养老金融发展


202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4.9%,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完善养老保障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方向之一,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成为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和商业保险养老,第一支柱为社保基金,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工年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养老资金缺口大、养老体系不够健全、制度不完善、养老金融体系缺乏资金保障等,需要拓宽思路,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继续提高百姓收入是增加第三支柱及解决养老资金缺口的途经之一)、健全制度与风控措施、创新业务与产品、明确市场客户分层与分级服务定位、发挥保险、货币、资本等市场共同作用,为老有所养、同时为未老未来老有所养等在上述各方面作研究思考提供方案。具体而言:


一是顶层设计指引方向,强化票据支持养老力度。强化票据支持养老金融力度,可以着手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票据融资的成本。根据由我国银监颁布于2024年1月正式实施的资本新规管理办法,原始期限3个月以上的票据承兑及贴现风险资产分别计提100%及40%,可根据承兑企业及贴现企业适当减少计提比例,节约商业银行风险占用,由资金端自发地向养老企业拓展票据业务空间;二是增强票据融资的能力。对于增强票据融资的能力,要求商业银行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对养老产业的票据进行更多的承兑及贴现,深度挖掘养老产业票据应用空间,发挥银行信用,增加商业银行对于养老产业承兑及贴现的比例和总量。同时,央行可考虑新增设置促进银发经济相关的考核标准,对满足考核标准的银行,给予增加再贴现及再贷款额度、放松再贴现票据要求及再贷款要求。


二是聚焦多样化需求,票据培育潜力产业。养老行业中包含众多的小微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不高,频次多,供应链票据实现了等分化签发,票据签发可以0.01元为单位拆分,大大提高了企业用票的灵活性,解决了企业持票金额与付款金额不匹配的痛点;供应链票据还可进一步提升企业用票的便利性,企业办理电子商业汇票相关业务仅能通过商业银行、财务公司渠道办理,供应链票据提供了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接入的新型接入方式,进一步扩充了业务办理渠道;除此外,供应链票据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于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真实交易关系更具可见性,且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让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因此,供应链票据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及优惠价格。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150个基点,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


三是建立养老产业扶持体系,强化财政金融支持。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相关专项使用范围,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贴现,对符合条件的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运营、居家社区养老体系建设、纳入相关目录的老年产品制造企业等,并建立相关养老产业扶持指标激励机制,坚持市场化原则鼓励各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坚守职能定位、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是票据助推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发展银发经济,就要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发展银发经济,就要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发挥在银发经济,就要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发展银发经济,就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培育、繁荣银发经济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发力,参与主体是多元的,主体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从而,融资需求也必然是多样的,资金使用场景也必然是多元的,结合票据自身特点优势,尤其是商业汇票,在助推银发经济发展上,大有可为之处。


五是防控票据发展风险,优化发展环境。要对养老产业中的企业,开展培训票据相关知识,避免因操作失误带来的票据风险。防范高资产高负债养老产业企业签发商业承兑汇票。实际业务中存在个别金融机构受手续费或吸收存款诱惑仍然签发超过企业自身能力的银行承兑汇票,致使到期无款垫付、借故拖延或无理拒付,造成到期承付率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无条件到期付款无疑加大了经营风险,对银行的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进而危害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鼓励金融机构和票据服务养老金融时,守住金融监管的底线。


5、数字票据服务实体,助推数字金融发展


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融合己成必然趋势。数字货币、支付、信贷、证券、保险、资管等数字金融发展速度快,但是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加强包括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金融发展的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完善监管制度、防范风险等方面研究措施,特别是对于数字金融服务数字经济方面要从生产、流通、交易、服务等方面研究提出实施更便利、更舒适、更贴近实际的服务。一是要服务数字经济,数字票据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票据解决方案,随时满足企业的支付与融资需求;可以打破地域限制,结合跨境人民币等金融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也可以为数字经济中的创新活动、创新项目提供票据支持,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服务数字信用,数字票据可以借助技术手段精准评估分析企业的信用状况及信用水平,优化金融资源在企业间的分配,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更合理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和谐、有序、健康发展。三是要服务金融创新,数字票据自身就是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创新还包括基础设施、授信管理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以进一步提升数字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进而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四是要防范风险,数字票据具备数字金融的风险特点,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字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监测等方面,提升数字风险管理的广度与精度;监管部门应同步建设数字监管平台,进一步强化数字监管实践,防范数字金融风险;基础设施应搭建数字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及时发现预警潜在风险;票据市场参与者之间应建立风险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及时获取风险数据与信息,提升市场参与者风险防控水平。

来源:网络公众平台